窮不是命,富不靠省。
《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世人皆愛財,為了錢財奔波勞碌,為了省錢委屈生活。
殊不知,崇尚節儉是好事,但節儉過度,就變成了吝嗇。
錢,其實不是省出來的,有的錢能省,有的錢不能省。
即使一個人再窮,也不能在這4方面省錢,否則越省越窮!
不在讀書上省錢,充實自我不能少
莊子曾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學習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不論什麼時候,人都不能放棄讀書學習。
《顏氏家訓》也記載道:「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可見,讀書是多麼的重要。
沈從文從小生活窘迫,家里沒有優越的條件可以提供給他額外的支持。
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在讀書上花錢,因為他知道只有充實了自己的內在,增長了學識,才能改變現狀。
這些花在讀書上的錢,不僅沒有給他帶來經濟負擔,反而讓他的人生達到了更高的高度。
楊絳先生也曾在書中寫道∶
「人生一世,需有三個自覺,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
真正有層次的人,是從來不會在讀書上省錢。因為讀書就是最有價值的自我改造。
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你人生起點的高度。
你學到的知識可以一輩子跟著你,幫你擴寬眼界,不斷地修繕自己。
只有你把自己打磨得更加鋒利,你的前路才會更輕松,才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所以說提升自己的錢,千萬不能省。
不在身體上省錢,健康投資不能少
古語有云:「活著就是天恩,正本清源,心止于符,身心健康勝過一切野心。」
人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縱使你家纏萬貫,沒有一個好身體,也是無福消受。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守財奴,經過大半輩子的努力,獲得了諸多金銀財寶。但他非常摳門,什麼都舍不得買。
直到有一天,他身患重病,甚至連開口講話都很費勁,不得不請醫延藥。
可他仍然吝嗇于微末的診金,一再硬抗,終究久病難愈,撒手人寰。
人最不能省的,就是花在健康上的錢。
比名譽更重要的是健康,比金錢更重要的是生活。
正如常言所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在健康上的投資不能省,否則一旦失去了健康,你花再多的錢也彌補不回來。
生活就像一場持久戰,挺到最后的人才是贏家。
強身健體的錢不能少,該花就得花;日常生活的錢不能摳,該買就得買;定期體檢的錢不能省,該看就得看。
只有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才能有資格享受往后的幸福生活。
不在人情上省錢,禮尚往來不能少
詩經有云:「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人與人之間,保持相同的付出,有來有往,才是經營人情的最好方式。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
一段長久的情誼,從來不是靠單方面的付出來支撐。沒有回應的關系,終究是一條死路。
正如心理學「蹺蹺板定律」所說:人情往來是一個交換的過程,要遵循等價交換和互幫互助的原則。
一味的只知道索取,從不付出行動,失去的不僅僅是人品,還會傷了別人的心,再深厚的友誼也會分崩離析。
一個連請客吃飯都吝嗇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好人緣的。
無論你生活多麼貧窮,該有的禮節要有,千萬都不要在人情方面省錢。
你花在人情上的錢,其實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保障。你幫助的某一個人也許就是你將來的貴人。
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互利共贏,互幫互助,不在人情上省錢,該花的錢就必須花,才是正確的為人處世之道。
不占便宜是教養,禮尚往來是靠譜,將心比心是修養!
孝順父母的錢,堅決不能省
《人世間》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古以來,孝分兩種,養口體,養心志,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所謂養口體,就是陪在父母身邊,照顧供養他們。
不舍得花錢供養父母的人,福德定會離你遠去,命運也將無法改變。
《閱微草堂筆記》曾記載了一個雷轟逆子的事情。
有一天,逆子得知母親患了傷寒后,因為害怕花錢,一直拖著不給母親請郎中,直至母親去世都不見他出一分錢。
母親去世當天,雷雨交加,他心中害怕極了,連忙叫妻子搬水缸來抵擋閃電。
妻子卻說:「我常常勸你早點請郎中,你為了省錢就是不肯。現在神仙來了也幫不了你。」
話還沒說完,電光一閃,霹靂一聲,逆子就遭受雷劈。
不孝父母,天理難容!你在父母身上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你來日會遭受的每一場禍。
為父母花錢就是行善,花在父母身上的錢才是最好的供養。
趁著父母還尚在,盡心盡力去報答他們,別等這份珍貴的愛失去,我們才后悔錯過。
孝順父母,一定要及時,尤其是孝順父母的錢,一定不能省。
古語有云:「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但這幾兩碎銀解得了世間惆悵。」
人生在世,都要生活,生活也離不開錢。
但錢并不是目的,生活才是目的。不要只記得省錢,而忘記了生活自身。
讀書、健康、人情和父母這四件事上該花就花。
只有這樣你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才能得以提升。
愿余生你我都懂得「會花錢」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