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古人的這句話我們要如何理解?

哒哒哒 2023/09/20 檢舉 我要評論

在《朱子治家格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是: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違背了綱常倫理,立馬就會消亡,當我們的德行不足以匹配我們的地位時,就會遭受災厄。

那這句話我們現代人應該如何理解呢?

首先我們應該先知道「德不配位」中的「德」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中國傳統中的「德」不光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格,它還指一個人的能力。

就像「 天子有德者居之」,它不僅僅是指天子的道德水準要高,還指天子要有能夠執掌天下的能力跟實力。后晉曾有人說: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正是這個道理。

當然,我們還可以換一種理解方式,那就是人要學會入鄉隨俗,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你就要用什麼樣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就像現在很多年輕的小鮮肉演員,雖然一時靠著流量火了起來,但是他沒有老藝術家們那種對自身、對演技的嚴格要求,甚至連背台詞都成了一種需要夸獎的事,這不就是不能用演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嘛,這樣的小鮮肉演員最終也只能在時間的檢驗下被時代淘汰。

還有另一個例子就是,當年許多知識青年下鄉時,無法適應環境,過得比老鄉舒服多了,卻還天天吃苦叫累,這也是德不配位的一種,也不怪被老鄉罵棒槌,罵假清高了。

那既然德不配位的意思我們已經了解了,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周易·系辭下》

既然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那麼上位者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行跟能力,并時刻控制自己欲望,不至于犯下大錯,而那些暫時不能身居高位者,就更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不要眼高手低,先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現在的職位,并且做得越出色越好。

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當你的能力跟德行超出你身邊大多數人時,你就肯定會取得更高的位置跟成就。

《中庸》中有一句話: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不要著急,不要覺得自己明明這麼善良、這麼有能力,為何反而混的不如那些「缺德」的人混的好,因為這些東西都會慢慢出現在你的生命里。

行善之人,福雖未至,禍已遠去;

行惡之人,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