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不親,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
說到親人,我們會認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攜手前行的人,再多的矛盾也不能計較的人。
其實,窩里斗的親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有權有勢的家庭,更厲害。
比方說,唐朝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三國時的曹丕和曹植,都為了位置,爭得你死我活。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這樣的局面,真的令人傷心。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讓家庭仇怨減少,避免內卷呢?
不能單純在家里,互相扯皮,而是要借助外力,從內卷走向外卷。
01
家庭窮困的時候,財向外求。
有一個土豪,左手戴金,右手戴表。
他吃飯的時候,右手露出的時間多一些。飯局上的人,看到手表,不足為奇,沒有羨慕的眼神。
土豪靈機一動,左手戴表,右手戴金。
看到金手鐲的人,贊嘆不已。土豪覺得很有面子,似乎自己更富有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土豪的財富,一點都沒有變,反而顯得心窮了。
同樣的道理,用在家里: 不管你如何算計親人的錢財,大家庭的錢財不會變多,只是把一沓錢,從右手挪到了左手,僅此而已。
真正會賺錢的高手,把家庭外面的錢,挪到家庭內部來。
我的一個老表,夫妻常常為兒女的學費而爭吵。
老表每天去打工,但是工資也不夠開銷。妻子要照顧孩子,脫不開身,無法賺錢,只懂得盯著老表的工資。
就在家庭困頓的時候,老表開了一家小超市,讓妻子看守店鋪,自己負責進貨和送貨。
夫妻都忙得不可開交,連吵架的時間都沒有了。
到了年底,算一算,還有結余。夫妻開心不已。
有一個詞語,叫「卿卿我我」。
表面上看,詞語是用來形容夫妻恩愛的樣子,其實是夫妻一起賺了錢,開心數錢的樣子。
詞語的來源,是魏晉名人王戎,種果樹、做官,賺了錢,然后交給了妻子。妻子越數錢,越高興,什麼情話,都說盡了。
不管是小夫妻,還是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都要懂得:家庭80%的矛盾,是源自「沒錢」;沒有錢的家庭,你爭我奪的情況,更加厲害。
都說,做人要大度。問題是,誰都日子緊巴巴的,為吃飯發愁,如何「大度」呢?
對外求財,會讓所有的人,達成一致的目標,并且形成通力合作的局面。
有錢之后,親人就有了「大度」的條件,從而避免了斤斤計較。
02
家人不和的時候,對外發力。
三國時,諸葛亮為什麼要主動帶兵攻打魏國?從大局上看,是匡扶漢室。從他寫的《出師表》,可以看到另一種理由——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因為益州雖然富饒了,但是人們顯得疲憊,到了存亡的關鍵時期。意思很明顯,蜀國也是內憂外患,內部有君王和丞相的權力之爭,還有大臣們太安逸,互相爭奪利益。外部,有魏國,在虎視眈眈。
若是我們不調整努力的方向,僅僅是整頓內部問題,是不夠的。
可以想到這樣的場景 :大家的力量沒有地方安放,因此只能拳腳相加。對外發力,就釋放拳頭的力量。
事實上,一個家庭也好,一群大臣也好,遇到困難了,反而會空前團結。因為危急時刻,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誰都害怕失去利益。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農村有句罵人的話:「吃飽了,撐著。」
父母家有幾個兒女,長期在啃老,那麼兒女就會因為父母分配利益的問題,開始爭吵,誰都希望不勞而獲。
兄弟姐妹、夫妻,每天都在家玩樂,大眼瞪小眼,不內卷才怪。
大家都外出工作,或者遇到了共同的對手,那就可以聯手了。
03
親人積怨之后,保持距離。
戰國時,趙國的謀臣藺相如,做了完璧歸趙的大事,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表現英勇,被再次提拔。
老將軍廉頗,就生氣了:「我打仗多年,出生入死,保護了趙國;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去吃吃喝喝,我在外圍接應,風餐露宿......憑什麼就不提拔我?」
矛盾出現了,廉頗的怨氣也沖上了天。藺相如沒有理會,而是假裝生病,不去上朝;外出時,看到廉頗,也繞道走,一溜煙就不見了。
廉頗連續一段時間,看不到藺相如,就開始反思自己,終于決定「負荊請罪」。
人家在氣頭上,你還要對著干,這不是火上澆油嗎?人家拿著兇器,你還要湊近,說幾句氣話——「有本事來啊」,這不是自討倒霉?
親人有怨氣,你就不要解釋,而是向外走,保持距離。過了一段時間,親人的火氣就消了。
人的怨氣,沒有了「標的物」,就失去了作用,也就達到了無為而治的效果。
距離產生美。美在互相牽掛、美在各自思考、美在鞭長莫及。
04
古人說:「家庭內外有別,此王制也,此古禮也。」
內卷,僅僅是一個角度——傷害親人。
反內卷,卻有多個角度,可以對外求財,創業或者打工、種地等;可以走遠點,全世界都行,除了小小的家;可以做除了親人喜歡做的任何事;可以不圖親人手里的東西,去幫忙做點什麼......
喜歡內卷的人,多半是一根筋的人。你應該學會變通,避其鋒芒。
想要親人團結友愛,需要用對方法,跳出家庭看家庭。
有些事情,換一種思路,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