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意外,誰都希望自己活久一點。
但是歲月,卻不會饒過誰,不管你多富有,也會頭髮斑白,皺紋和老年斑也會冒出來。
再貴的化妝品,也只能掩蓋滿臉的滄桑,無法改變你的實際年齡。
曾經以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能「力挽狂瀾」。在六十多歲的時候,還有的是力量,老想著大器晚成。
到了七十歲之后,難免是「秋后的螞蚱」了,再去思考人生,就會發現,這輩子最重要的是家,貫穿一生的,也是家。
若是家庭處于以下兩種狀況,晚年就是一場悲劇,需要盡早改過。
01
自己一直很強勢,老了走不動了,才知道爭來爭去一場空。
有一個叫瓦倫達的人,是高空鋼索的表演者,獲得了很多名譽,也能夠拿到很多的表演費用。
作為久經考驗的表演者,瓦倫達卻在一次表演中,意外跌落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淡定地說:「我知道,他會出事。」
原來,他每一次表演之前,都念叨 :「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對走鋼絲這件事,過于專注,并且過于苛求自己成功,導致精神高度緊張,結局也不盡人意。
在心理學上,這就是著名的 「瓦倫達效應」。
人有一種本性,就是「爭強好勝」。就是一把年紀了,仍舊不認輸,要爭第一,抓住手里的一切,都不放手。「瓦倫達效應」就慢慢體現了。
一個人到了七十歲之后,還「氣勢凌人」,肯定不是好事,反而出現了倚老賣老、孤家寡人的征兆。
直到自己走不動了,發現自己的個性太強,導致身邊的人被「弱化」,甚至眾叛親離,悲劇從此開始。
你的手里有錢,也有房子住,但是你無法出門,也不能操控輪椅和拐杖,這是多麼的難受?要是你的家人,也仇恨你,孤苦伶仃的樣子,想一想都害怕。
和子女爭,家業就無法延續。
春秋時的齊桓公,做了霸主,但是他臥病在床的時候,也不愿意把王位傳給兒子,導致幾個兒子互相爭斗,他過世后,幾個月都沒有人安排落葬。
你爭贏了子女,那麼子女就被弱化了,從而一代更比一代弱。
和愛人爭,愛人會離開你。
夫妻吵鬧不休,這種日子是沒有辦法過下去的。因此,失婚的可能性很大。
一些老人,無法失婚,那就采用「分開住」的方式。
你走不動了,老伴也懶得管你,還有誰可以依靠呢?
和兄妹爭,家風就敗壞了。
祖輩的財產,你都要拿到手,否則就怒氣沖沖,對兄妹露出獠牙。
你總想從兄弟姐妹身上撈好處,一次次算計。
家人不團結,就意味著血脈關系淡漠了。你拿著祖輩留下的東西,卻沒有一絲人情味。
和鄰居爭,養老的環境就破壞了。
我居住過的農村,有的老人,上個月還和鄰居爭奪一小塊菜地,一棵小樹,這個月就過世了。不知道爭斗,有什麼意思?
在城里,有的老人,把鄰居當成仇人。過道也要自己獨占,在過道上擺放垃圾、廢品、雜物等。鄰居經過,都要小心翼翼,還常常挨罵。如此一來,鄰居就不會關心老人的安危了。
戲劇家關漢卿說過:「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不要等人的氣數將盡,才想起要求人,要服軟,要待人和善。道理知道太晚了,悲劇已經成型。
02
兒女進入中老年了,無業、無子、婚敗,一事無成。
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人過了七十歲,自己這一生是沒有什麼盼頭了,但是可以盼望子女過得更好。
若看著子女安好,孫輩欣欣向榮,余生再苦,也不苦,覺得這一生是有成就的。
我們從中年時,管好子女,鞭策子女謀業,不就是為了從容地變老嗎?
如果我們一把年紀了,子女到了四五十歲,也將進入老年,還一事無成,那就看不到家庭的希望了。年年歲歲有春天,家庭卻一直在冬天。
雖然,晚婚晚育是正常現象,但是子女到了五十歲,還沒有結婚,或者結婚了,又失婚了,開啟破罐子破摔的模式,父母怎麼不悲哀呢?
我的祖父在八十歲的時候,總是念叨我的叔叔——一個五十多歲,卻從未結婚的老男人。
祖父立下遺囑,把所有的家財,都給了叔叔,就是希望叔叔還能成婚。但是叔叔大部分的時間在外面游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混,哪有什麼女人喜歡?
叔叔在家,是最小的兒子,因此符合「父母疼滿崽」的規律。他在三十歲之前,是沒有學過什麼技能的,三十歲之后,祖父逼他去學理發,但是叔叔已經游手好閑慣了,哪能靜心學習?
父母把什麼都「大包大攬」,這是要害了子女啊。這樣的道理,父母要到老的時候,才真正領悟。
一個家庭,老人很強勢,什麼都爭;子女就會顯得弱勢,什麼都靠著父母。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倒下去,家庭再也沒有靠山,跟著倒下去。
03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說過:「生活的10%是由發生的事情決定,剩下90%則由你的反應決定。」
人啊,千萬不要做一個反應遲鈍的人,不要等七十歲才反應過來——自己錯了。
放大自己的格局,從中年開始,教育好子女,關心身邊的愛人,團結鄰居,幫助兄弟姐妹,積極行善積德,老年的時候,有夫妻相伴,也有退休金,日子就好過了。
若是你已經七十歲了,才發現人生的悲劇,那就只能「亡羊補牢」了。
建議你,做到三點:一是認真悔悟自己,好好和家人溝通,爭取得到家人的諒解和關愛;二是主動做一個照顧左鄰右舍的老人,為鄰居行方便,總有人會不計前嫌;三是不再用金錢去養育子女,而是逼著子女去賺錢,敢于從頭開始。
七十歲后,內心善良,思維通透,言語慈悲,命運才能進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