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教育,也抵不過一個會陪伴的爸爸

happy 2022/11/28 檢舉 我要評論

曾看過《奇葩說》的一段采訪。

節目組問孩子們:

「最愛的玩具和爸爸陪你玩一天,你選哪個?」

孩子們都出奇地給出了一致的答案:

「選爸爸出去玩一天。」

你看, 哪怕在充滿誘惑的玩具面前,孩子們還是更渴望擁有爸爸的陪伴。

可見,爸爸對孩子影響之深遠與厚重。

正如心理學家格爾迪所說:

「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爸爸能用心陪伴孩子長大,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爸爸越缺席,孩子越缺「鈣」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道: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爸爸缺席,孩子的成長就會缺『鈣』。」

我們都知道,孩子身體缺鈣了,會出現生長緩慢,個子長不高的情況。

同樣的,如果把爸爸的陪伴作為孩子成長的精神養料的話,父愛缺席,孩子就會缺「鈣」,在精神上就會變得非常矮小。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的妹妹患有先天疾病,父親便將自己所有的關心與愛給了妹妹。

從小得不到父愛的松子,長大後變得極其缺愛和卑微。

不管是家暴的作家,還是出軌的有婦之夫,她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不願放棄,沒有尊嚴,活得極度扭曲和壓抑。

因為父親的忽視,使得她童年時不惜貶低自我,搞怪扮丑來吸引父親的關注。

因為父親的缺席,使得她成年後處處討好,一輩子生活在悲劇之中,不知幸福為何物。

網上有這麼一個話題:那些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高贊回答中出現的答案都是:

缺乏安全感、缺乏獨立的能力、遇到挫折很難應對。

實際上,這個世界正在偷偷懲罰不陪伴孩子的爸爸,也正在偷偷摧毀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

當你躺在床上刷手機,對孩子的呼喚不聞不問,人為屏蔽掉與孩子的連接後,你收獲的也會是一個同款躺平、對世事不管不顧的孩子;

當你以加班賺錢為由,拒絕孩子的陪玩需求,「心安理得」地當個甩手掌柜時,你收獲的將會是一個利益至上、疏遠冷漠的孩子;

當你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漠不關心時,你很可能會迎來一個沒有安全感、缺乏獨立性的孩子。

有人曾說:爸爸是一家銀行,發行知識,收獲愛。

其實, 爸爸對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陪伴,都會像存款一樣,一點一滴積累到孩子的成長賬戶中,最終變成孩子寶貴的財富。

爸爸只有經常陪伴孩子,真心熱愛孩子,孩子的成長才會充滿父教的「鈣」,才會更加豐盛富足。

爸爸越陪伴,孩子越優秀

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

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霍啟剛,香港數一數二的頂級富豪。

然而,他在媒體鏡頭下最多的,不是出席任何社交場所,也不是各種商業活動。

而是,帶孩子。

相比所謂的豪門富養,或是因為兒子喜歡滑雪建造的滑雪場,或是因為女兒想成為公主而為其打造的迪士尼城堡。

在霍啟剛看來:

頂尖的物質享受,不等于頂尖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于是,他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從不缺席孩子的每一次成長。

在沒有應酬時,他都會回家吃晚飯,哪怕應酬中只有一個小時的空閑,他也會抽空回家看孩子。

在放假時,他會帶孩子去開闊眼界,有時去田地里插秧,體驗勞動的樂趣,有時宅在家裡陪孩子畫畫、練書法。

哪怕疫情期間,隔離在家,他反而更加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時每刻,只要孩子沒睡,就陪孩子閱讀,帶孩子研究廚藝。

于是,在霍啟剛的悉心陪伴下,幾個孩子都成長得自信且優秀。

大兒子霍中曦多才多藝。會滑雪、擊劍、書法、鋼琴,年僅八歲,就能在大型音樂會上演奏。

兩個女兒學芭蕾、學滑雪,興趣廣泛,才藝精湛,小小年紀登台表演也絲毫沒有怯場。

爸爸的用心陪伴,會讓孩子更快樂、更自信,內心也會更有安全感。

因為有了爸爸的托舉,他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都能有勇氣和底氣去面對與化解。

同樣的,如果爸爸也將「父親」角色作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那麼不僅孩子受益終生,自己也能樂在其中。

被譽為傳奇父親、博士之父的蔡笑晚,盡管自己連大學都沒畢業,但他培養出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孩子們個個優秀。

當被媒體采訪育兒秘訣是什麼時,他說:我把父親當成我的事業。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是彼此依賴,互相成就的。

將陪伴孩子當成自己的事業去經營,你不僅會收獲一個更加有成就感的自己,也會獲得更加優秀的孩子。

內容未完,請按「第2頁」繼續閱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