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孩子磨蹭,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有滿肚子的話要說。
洗漱磨蹭、穿衣服磨蹭、睡覺磨蹭,最讓人抓狂的是,寫作業尤其磨蹭!
要他吃喝玩樂,他跑得比兔子還快。但要他翻開書寫作業,他能分分鐘給你展示什麼叫蝸牛的速度。
你就像看電影慢動作一樣,看他慢騰騰翻開書,慢騰騰拿起筆,慢騰騰看題。好不容易開始寫了,他又開始搞事情了:媽媽,我渴;媽媽,我想上廁所;媽媽,我鉛筆斷了;媽媽......
急得你想分分鐘捂住他的嘴:「別說了,快寫!」
他終于不起身了。但接下來,只要他能看到的,除了作業,啥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摳筆、摳橡皮、玩桌上小擺件、撓頭、撓後背、撓腳、看窗外的樹葉......
你氣得都要懷疑人生了,這孩子一定是來討債的!
磨蹭,還真是孩子的一大「通病」。不管哪個娃,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磨蹭心理。
那孩子,到底為啥會磨蹭呢?
一:來聽聽科學的解釋
孩子的磨蹭,總結起來,就是以下4個原因。
①我們眼中的「磨蹭」
孩子會因為發育不完善,各項能力不夠,所以導致做事慢。這種慢,其實是他的正常節奏。
但由于我們平時行動快,習慣了快速的節奏,所以會覺得,孩子做事太墨跡了。
比如孩子在青春期前,他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自控能力弱,導致能專注的時間比我們大人短。
6歲之前,能專注的時間為10-15分鐘左右;
10歲前,能專注約20分鐘;
12歲前,30分鐘左右。
正因為這樣的特點,所以每個階段的孩子,他們上課時長不一樣。比如小學可能是40分鐘,而大學,就可以連上90分鐘。
所以,有時候孩子確實是能力還達不到,他只能堅持十幾分鐘,然後就開始分心。這對他的大腦來說,是正常的節奏,但在我們看來,他就是磨蹭。
②性格不同
有的孩子,性格急躁,做事風風火火,一旦開始,就速戰速決,馬上做完。
但有些孩子,就是慢條斯理,做事不慌不忙。這類孩子,也很容易被我們認為是磨蹭,我們在一旁急死了,他卻依然慢悠悠,絲毫不著急。
③反抗父母
有時候,我們嘮叨、催促多了,孩子難免會產生逆反心理。
但由于不敢直接和我們對抗,于是,他就在用行動表達出來,做無聲地反抗。最常見的,就是磨蹭。
你不是老催我快點嗎?我偏要慢慢來。
我見過一個孩子,吃完零食後,正打算走向書桌寫作業。恰巧媽媽從廚房出來,看見孩子還沒開始動筆,于是噼里啪啦一頓數落。
孩子聽了這話,乾脆不寫了,又折回身來繼續吃零食。你反正都說我了,那我還去寫啥呢?還不如多拖延一會。
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不喜歡爸爸媽媽的嘮叨和說教。你說得越多,他就越不合作。用「偏不做」、「偏不聽」來反抗你。
④自控力差
不過,同樣是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孩子確實就自覺主動很多。但有的孩子,能磨蹭到從早上拖到晚上,從晚上拖到第二天。
這種就是我們說的「真磨蹭」。他們磨蹭,是由于缺乏自控力和意志力,沒有時間觀念,習慣「先甜後苦」。
如果我們平時少給孩子立規矩,任由他形成壞習慣而不指導。那麼,孩子很容易在縱容中,形成拖拉、不積極主動的性格。
如果孩子是形成了壞習慣,我們就需要幫忙糾正,引導孩子提高自控力。
二:3個小方法讓孩子變得自律
其實要改正孩子做事拖延的習慣,我們只需要針對孩子「不合作」和「自控力差」這兩點就可以了。
●自豪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自控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玩耍能激發大腦分泌多巴胺,從而產生愉悅的感覺。
如果孩子能從做的事情裡邊,體驗到自豪感和價值感。那麼,他的大腦也同樣能分泌多巴胺,激勵他「還想繼續做」。
我們可以多用鼓勵的方法,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成就上來。比如:
哇,你這次提前2分鐘就開始做準備了。
上次這個題你還不會,這次卻能解出來,你能告訴我是怎麼做到的嗎?
這次獲得老師表揚,你覺得是你的哪些努力讓你進步了呢?
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並從中產生自豪感和價值感。孩子就願意變得更努力,去迎接下一個挑戰。
●幫孩子分析當下的狀態
當孩子拖延時,其實很可能是他「卡住了」。
比如遇到一個難題,左思右想不會,于是為了逃避這個難題,他就開始分心、拖延。
當我們看到孩子做得好好的,突然東張西望開小差時,不要急著生氣, 而可以引導他分析自己當下的狀態:「我看到你在玩橡皮,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
孩子可能會發牢騷:「是啊,這道題我不會。」
我們需要繼續探究他到底哪裡被卡住了:「是題目看不懂,還是公式忘記了?」
孩子可能會告訴你,他遇到的種種問題。這時候,我們要繼續引導:「那你有沒有見過類似的題型?你覺得翻哪些資料或許有幫助?可以找誰問一問?」
有這樣一個認識自己狀態、思索如何解決的過程,孩子慢慢就會形成這樣一種主動前進的習慣,而不是一被卡住,就分心停在此處。
●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時間計劃。比如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洗漱,什麼時候睡覺。
在做某件事前,我們可以提前幾分鐘提醒。到了中途再提醒他一次,告訴他時間進程到了哪。
而在某件事快結束前(尤其看手機電視),我們需要提前告訴他還有多久。給孩子一定的心理準備,到點我們收手機時,孩子才不會說「我再看一集」,或者發脾氣哭鬧。
當形成這樣一個習慣後,孩子才不會在時間上跟你「討價還價」。他慢慢就形成了時間觀念,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每個孩子,可能都會有磨蹭的時候。重要的不是一直催他,而是我們引導他察覺到自己的狀態,從事情中感受到自豪感,並且建立時間觀念。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慢慢變得自律。
你家孩子磨蹭嗎?你還有什麼妙招呢?歡迎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