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渡邊淳一《欲樂園》:欲壑總是難填,知足方可常樂

delightW11 2022/12/09 檢舉 我要評論

最近剛讀完《欲樂園》,邊讀作者講的故事,我一邊想,怎樣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是所有人都必須想的課題,我們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可到底什麼是更好的生活呢?每個人都在尋找這個答案,但誰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欲樂園》里,主人公在一個偏遠的小島上生活,做著一份平凡的工作,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度過一生,他想回到大城市,想賺更多的錢,為此,他身份造假,說謊騙人,但他自己過得并不好,整天擔驚受怕,在即將暴露之前,他逃往國外。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想到了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的生活,我們就像小說里的主人公一樣,拼命往上走,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那樣的生活就真的是好的嗎?這是一個問題!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反正高中畢業后,三郎沒有繼續上大學,而是走進了社會。

他做過ㄐ丨ㄡˇ吧的調ㄐ丨ㄡˇ師,學會了打麻將,但這算不上一份正式工作。

后來看到一個偏遠的小島上的診所招聘員工,三郎就前來應聘。

小島偏遠,很少有人愿意來這里工作,即便有人來了,也干不了多久就會離開,就連小島上的年輕人,也不愿在島上就這樣度過一生,大多前往大城市找工作和前途了。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三郎,如果聘用了他,他準備做什麼,三郎說他只想輕松自在地工作。

輕松自在地工作,這不止是三郎的夢想,幾乎也是所有人的夢想,但輕松自在的工作,真的可能嗎?

被聘用后,三郎在辦公室里實習了一年,所長看他聰明伶俐、做事麻利,就把他培訓為檢驗師。

由于學習能力強,動手能力也強,三郎很快就做起了專門的臨床檢驗工作和X光拍片工作。

然而,他沒有醫生資格證,做這些事都是違法的。

小島充滿陽光,生活平靜,這里人口不多,島上的人,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家不說熟悉,但都算不上陌生,人們在小島充足的陽光下,平靜地生活。

三郎就像陽光下的一抹陰影,心里總有些不和諧,他雖然來小島工作,但是他并不想一直呆在小島,要是有機會,他還是想離開小島,回到大城市去工作。

可到底怎麼樣才能回去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在等,就像天晴等雨,雨天等晴,別無他法。

泰戈爾有一首詩: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你說你喜歡陽光,但當陽光播撒的時候,你卻躲在陰涼之地;你說你喜歡風,但清風撲面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來小島應聘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問三郎為什麼要到島上來,三郎說只是特別想到小島來。

到了島上之后,三郎卻想回到大城市,那里那麼精彩,那里燈紅ㄐ丨ㄡˇ綠,小島上一個很小的舞台,而大城市是一個更大的舞台。

三郎在等一個可以離開的機會,盡管他不知道機會什麼時候到來,但在那之前,他知道自己該干什麼。

成了所里專門的臨床檢驗員之后,所長又開始培養三郎做外科手術,在所長的培養和三郎的努力下,他成了所里最特別的人。

有些小手術,所長直接讓三郎做,而三郎也沒辜負所長的期望,奇怪的是,在他會做手術之后,原本和平相處的同事,開始對他冷嘲熱諷,嘲弄他沒有醫生資格,卻做醫生才能做的事情。

三郎也想過放棄,但所長告訴他,這是為小島考慮,因為小島只有所長一個人是醫生,只有他能做手術,要是他有個什麼事情,那病人怎麼辦?

明知自己沒有行醫資格,這麼做于理不合,他寫信告訴遠方的母親,說自己做了醫生。母親也覺得吃驚,沒有資格證,怎麼做醫生。

另一方面,做醫生才能做的事情讓三郎得到了一種欲望的滿足,而且每次三郎向所長抱怨說,他行醫是違法的,所長也總是告訴他不用在意,三郎也發現,法律有時候也沒像寫出來的那樣嚴格執行,隱隱約約中,他覺得這是改變他命運的機會。

只是沒有那個要命的證書,每次患者要診斷書的時候,他只能將患者推給所長,或者以所長的名義給患者開診斷書。

一個偶然的機會,城里大醫院院長的女兒亞希子到島上度假,因為宮外孕住進了所里,情況緊急,不動手術亞希子就會ㄙˇ,所長又外出了,能救亞希子的,只有三郎。

三郎根本就沒有做過婦產科的手術,最終連胎盤也沒取出,就將子宮一團亂麻似的縫合起來,但亞希子卻奇跡般的得救了。

此時的三郎,還不知道,亞希子的身份,也不知道,這是他命運的轉折。

路遙在《人生》里說: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可是沒到最后,誰也不知道怎麼選才是對的。

亞希子二十二歲,還在上大學,長得年輕漂亮。

最關鍵的是,她父親是大醫院的院長,還擔任著醫師會的職務,身份超然。

原本她和三郎應該是兩個世界的人,一個是院長千金,一個是連行醫資格都沒有的人,他們永遠也不會相交,可是因為一次意外,連行醫資格都沒有的三郎成了她的主治醫生,救了她的命。

在她眼里,三郎是一個醫術不錯的正規醫生,可是他竟然愿意來到這個小島工作,這為三郎增加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離開小島之前,亞希子見了三郎,送給三郎禮物,還說了一些很親密的話,亞希子說:「您不會忘記我吧?」

三郎說:「不會,你跟其他人不一樣。」

緣分就這樣開始了,但三郎一點也不自信,人家是院長千金,憑什麼對自己另眼相看?他對自己「假醫生」的身份,感到自卑,就連亞希子的父親在信里沒有將亞希子的手術情況詳細說說,他也覺得人家是看不起他,而亞希子,大概早已忘了他了。

但三郎還是給亞希子寫了信,信寄出去后,他每一天都在盼著回信,每天下班回來,就問樓下的房東阿媽有沒有自己的信,房東搖頭,他又擔心信送到所里,將所里的郵件也翻了個遍。

連續半個月,都等不到回信,三郎覺得,對方多半已經忘了,索性也忘掉與亞希子有關的一切吧,他重新又感受到島上的女朋友的好處,她們純潔忠實。

希望在不斷的尋找中失去,憧憬在不斷的失去后重現。

亞希子并沒有忘記三郎,她回信了,還把自己房間的電話號碼也給了三郎,還送給三郎一個精美名貴的打火機。

從那以后,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亞希子將三郎當成真正的醫生,還誤以為三郎是某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為了更好地接近亞希子,三郎將錯就錯,造了一個假身份——名牌大學畢業的醫生。

再次見面,他們發生了關系。

沒多久,又在亞希子的激將法之下向亞希子求了婚。

三郎也想過將真相告訴亞希子,但他沒有勇氣告白,更不想放棄和亞希子結婚的機會,那是他改變命運的機會。

盡管他知道,這是一個錯誤,但是他還是不愿意放手,因為與自己落魄的現實生活相比,夢境太美好了,那里跟天堂一樣。

兩人的關系被亞希子的父親田坂先生得知后,田坂先生不僅不反對,反而很支持,因為他需要一個同樣是醫生的女婿來繼承醫院,他也相信三郎是真正的醫生。

兩人結婚后,三郎也辭去了小島的工作,來到了田坂先生的醫院工作,大家都知道他是院長的女婿,也是醫院未來的繼承人。

離開小島的時候,他在島上的女朋友明子說跟他一起去大城市,他不敢將自己和亞希子的關系說出來。

回到大城市,雖然是三郎一直想做的事情,但回到大城市,風險也大大增加,他「假醫生」的身份隨時都可能被拆穿,一旦身份被拆穿了,他就是一個騙子,還是一個非法行醫的罪人。

在城市的大醫院里,三郎發現,在醫院里,窮人的命和富人的命,是不一樣的,窮人的病房和富人的病房,是分開的,而且寧愿讓問題不大的夫人繼續住院,也不讓問題很嚴重的病人住進「富人病房。」

「有錢人住好病房,接受好的治療,沒錢的人,住骯臟的病房,接受差勁的治療。」

三郎不愿意接受這一套。

「這種階級歧視是卑鄙的,是有錢人的自命不凡。」

他知道自己改變不了多少,盡管拼盡全力改變著這一切,也只是杯水車薪。

醫院不時要登記行醫資格證號碼,三郎編造了一個假號碼,他知道,自己早晚會暴露。

田坂先生希望他去讀個博士學位,因為醫院的不少人都是博士,作為醫院的繼承人,沒道理只是一個本科。

三郎內心越來越痛苦,有時候他甚至想大喊一聲,我是假醫生,我沒有行醫資格證,他不敢對亞希子說,也不敢對同事吐露,他想到了島上的女朋友明子,他想向她說出一切。

在身份即將暴露前夕,他給亞希子留下一封信,出國了。

夢醒了,他也明白了自己是個愚蠢、淺薄而可笑的家伙,「腳絲毫沒有沾地,卻輕飄飄地飛上云端,盲目地追逐夢想。」

但他并沒有惋惜,已經竭盡所能,沒有遺憾了。

這一刻,他感到心安,因為他竭盡全力了,事情雖然敗露了,但是他沒有怨恨,反而對亞希子、田坂先生充滿感恩。

此刻,他終于理解了什麼是好的生活。

生活兩個字,看似簡單,不過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但怎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我想,很多人稀里糊涂地過完了一生,也沒有搞明白,最后也只能說,這就是生活,無論好壞,都是你的生活,你選擇了它,它選擇了你。

所幸我們總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無論是怎樣的生活。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尋求一種「更好」的生活,但什麼是好?標準是什麼?又是誰定的標準?

實際上,生活的好壞,全在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覺得不好,那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味道,如果你覺得好,那粗茶淡飯,也是人間美味。

人如果向外去尋求一種好的生活,就會永遠也找不到,因為不管你怎麼樣,總有人比你好,兩者一比較,你還是不好。

向外去尋找的好,如同鏡花水月,只是一種假象。

所以,生活的好壞,絕不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得出的。

和別人比好,那麼總有人比你好,總有人過得比你舒服、比你幸福,有人錢比你多,有人錢雖然沒你多,但身上的負擔比你少,有人雖然錢少,但做得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這麼一比,問題來了,原來自己不止沒搞到錢,還連興趣都失去了,豈不是很慘。

和別人比壞的話,又有些無知的感覺,因為在這世上,所有人都是朝不保夕,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那個先到。

比來比去,不管怎麼個比法,都不是正途。

那該怎麼辦呢?

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今天要做的事情盡力做了嗎?我對今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恩了嗎?

假如你盡力了,那麼就算做不成,還有什麼可以遺憾的呢?人就只有那麼一點力量,拼盡全力而不能達到,那就不是自己的問題了。

假如你感恩了,那你就會發現,原來我擁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今天吃飽了,別人關心我了,老天沒給生活降下更大的意外,陽台上的花多開了一朵,胡蝶來空中飛舞,這都是美好的事情啊。

好的生活,就是你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感到滿足,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懂得滿足,就永遠欲求不滿。

過去幾年,我是一個憤青,我覺得沒有詩意的生活,就是茍且,我覺得假如一個人一直忙著賺錢,就成了金錢的奴隸,我覺得世故人情那麼庸俗。

那時候,我一直在尋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的生活,那是充滿詩意,有遠方和自由,那是充滿思考和真誠,充滿靈魂和自我的生活。

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就應該是那樣,除了破除物質依戀,還應該像蘇格拉底一樣愛智慧如生命,像王小波一樣有趣幽默,要像三毛一樣熱愛遠方。

因為這樣的想法,那時候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殘缺不全,生活本身缺胳膊少腿,為了生活,我不能不工作,不能不接受那些人情世故,甚至有時候不得不揣度上司的心思,為了讓他們滿足,我做一些迎合他們喜好的東西,但做完之后,我又覺得自己就是世俗的垃圾。

為了自己所謂的詩意,我經常出去玩,可是一看銀行卡余額,又不得不精打細算,立馬又覺得自己成了金錢的奴隸。

總之,不管我怎麼做,我都覺得,這他媽的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幾年,兜兜轉轉一直都在這樣的生活怪圈里,怎麼也走不出來,活得像個神經病,出去時是一個樣子,一個人時又是另一個樣子。,像精神分裂,一個人扮演著兩種角色。

后來我來到山里,這是很多年來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每天種菜、種花、看對面山上的薄霧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日出時看屋前云似火,日落時看屋后晚霞紅。

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從地里走一圈,采一些自己種的菜,一頓飯的菜就有了著落!

總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不外如此。

但采菊可以有,但那份悠然,卻總也找不到,因為我覺得,在這樣的生活里,還要想著賺錢,實在是人間疾苦。

后來我懂了一個道理,真正完美的生活是沒有的,當你關注不好之處時,無論你做什麼,你總能找到一堆不如意的地方。

但那份「悠然見南山」的悠然,絕不是這樣的。

那種心境,絕不是沒有任何煩惱,事實上,陶淵明寫這句詩的時候,有時候窮得叮當響,連ㄐ丨ㄡˇ都喝不起。

但是他不執著于此,反而是對自己存在的狀態感到滿足,你看,可以采菊下ㄐ丨ㄡˇ啊,你看,有南山啊,多美啊。

斯人也而又斯美也!

所以,生活好不好,不在于有什麼,而在于內心感受到什麼,別人說好或者不好,都是假的,只有當你內心清楚明白地感受到當下生活的滿足,那才是真的好的生活。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