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告誡你,聰明人做事永遠謹記的3個原則

哒哒哒 2023/08/29 檢舉 我要評論

題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經》第九章

《易經》卦辭里,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無咎」。所謂「無咎」,通俗的翻譯就是:做人做事干凈利落,不留后患,是為無咎。這也是很多聰明人的共性。其實,《道德經》里已經告誡我們怎麼做個聰明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道德經》是如何告誡我們做個聰明人的。

忌滿

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就是說:裝滿了水的容器是會溢出來的,尖銳的東西是很容易折斷的,這就是「盈必溢,銳必折」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就是這個道理。這主要體現在說話與心態上。

說話

聰明人說話,從不把話說滿,這是給自己留有余地。同時,哪怕我們再恨一個人,也要切記「言語不攻人心病,笑虐莫刺人骨髓。」在言語上得罪人是最愚蠢的行為。

心態

一個被自己主見盛滿的心,是聽不進別人意見的。滿招損,謙受益。聰明人,永遠保持一顆七分滿的心,留有三分是用來聽取別人意見的。

忌驕

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為何富不過三代,又為何創業易,守業難,就是一個驕字導致的。無論擁有多少財富,聰明人永遠在「哭窮」。因為驕傲便會讓人鋒芒畢露,鋒芒畢露是要吃大虧的。我們看不慣那些趾高氣揚的人,為何他們總是趾高氣揚,因為他們驕傲,聰明人不會如此惹人厭。

​不居功

老子說:「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我們總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即使過去有一些成就,那也是過去。聰明人是不會見面就提自己曾經成就的,因為自己討厭的事情,別人一樣討厭。不居功,就不會自我膨脹,不自我膨脹,就不會驕傲,不驕傲,就不會鋒芒畢露,也就可以保全自身而無咎。同時,歷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案例已經太多了,那怕你助別人成功,你知道別人那麼多的黑歷史,此時不身退,人家也一樣會記恨你,聰明人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