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從2015年開始,世上的人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看過《三體》,一部分沒有看過《三體》。
2015年,《三體》成為首部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作品,隨后短短數年,這本書就風靡了全球。
劉慈欣在書中以冷峻的筆法,講述了一場跨越4光年距離和315年時間的星際戰爭。
其想象力之宏大,描寫人性之深刻,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國科幻界的天花板。
但更驚心動魄的,還是書中令人駭人聽聞的 「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
2022年,黑天鵝事件輪流上映,「黑暗森林法則」也照進了現實。
生存是第一要務。
在愈加艱難的當下,我們每個人都得為了好好活著,拼盡全力。
1
人生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1971年的一個普通下午,天體物理學家葉文潔避開領導和同事,偷偷向太陽發射了一段信息。
她希望能以此驗證猜想——地球的信號可以經由太陽放大,然后被異星文明收到。
八年之后,葉文潔真的收到一條來自四光年外的回答。
它發自三體星人,卻不是問候,而是極其嚴重的警告——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否則地球就會被技術領先的三體人入侵。
當時的葉文潔,經歷了太多的背叛和慘劇,已經對人性感到徹底絕望。
她天真地認為,科學更發達的世界,道德會更高尚。
因此,她熱切地邀請三體人來拯救地球,可沒想到的是,等來的居然是一場屠殺。
三體人知道地球坐標后,立馬派出艦隊大舉遠征,又利用先進手段鎖死地球科技發展。
他們想方設法挑起地球人內斗,阻止地球人向太空逃生。心生絕望的地球人,只能原地等待命運的審判。
為什麼星際文明相遇的結局,竟然與地球上歐洲殖民者殘殺印第安土著如出一轍。
這疑問讓葉文潔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答案。
直到一百多年后,地球艦隊被提前到達的三體探測器屠戮殆盡。僅剩下七艘戰艦倉皇出逃時,卻在途中為了爭奪資源開始了自相殘殺。
目睹這一切的主人公羅輯,憑著老師葉文潔遺留下的提示,終于悟出了宇宙黑暗的真相——
生存需要資源,但宇宙中整體資源有限。
為了爭奪資源,所有文明必須搶先消滅對手,否則就會被對手消滅。
這是何等殘酷的宇宙生存法則。
可某種意義上,2022年的普通人也正面臨這些困境。
因為競爭加劇,無數大廠小廠在裁員降薪。
因為科技進步,無數崗位和行業正在被機器和AI取代。
打工的空間越來越小,想要留下就必須比別人加倍努力。
而創業的前景也更加艱難,一著落敗,甚至不再有機會翻盤。
社會越是飛速發展,我們身在其中就不得不瘋狂奔跑。
誰都不敢停下來偷閑,因為下一刻也許就會被連根拔起。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座看不清前方又失去了退路的黑暗森林。
你只有跑得比別人更快,才不會被黑暗所吞噬。
2
看見的困阻很苦,但看不見的危機更難。
在《三體》一書里,對地球人而言,日出月落,是最平常的風景。
但在三體人心中,「太陽」的每一次升起或落下,都令他們恐懼。
因為只有在極少數的「恒紀元」里,晝夜才能規律變化,氣候才會適宜生存。
更多時候,三體人都身處「亂紀元」之中。要麼遭遇酷寒的長夜,要麼忍受巨大恒星的炙烤。
而冷或熱到了極致,三體星球上所有生命和文明都將面臨覆滅。
為了生存,三體文明想盡了辦法。直到發現了地球,才看見解決危機的希望。
他們孤注一擲跨越四光年遠征,終于打贏戰爭攻陷地球。
可移民計劃才剛剛開始,他們的母星坐標,就被逃亡的地球戰艦報復性廣播出去。
接收到坐標的其他高級文明,開始三體文明發出黑暗森林打擊。三體恒星被引爆,行星和其上的生命全部毀滅。
而作為距離三體星系最臨近的恒星——太陽系,坐標也隨之暴露。
針對地球的黑暗森林打擊不知何時,就會從天而降。
還沒抵達地球的三體艦隊立刻調轉飛船,向太空深處逃亡。
而留在原地的地球人,不得不殫精竭慮尋找辦法自救。
幾經波折后,人類終于決定躲在木星等大行星背后,躲避太陽引爆后可能帶來的傷害。
但真正的打擊到來時,整個太陽系,都從三維空間被降成個二維平面。
所有星球和生命一起化為死寂,人類之前所找的掩體,也隨之失去了意義。
這個世界上,可怕的從來不是眼前的困阻。因為無論它看起來多難,總能找到弱點對癥下藥。
真正致命的,是那些更高維度的敵人。看似遠在千里之外,但只要到來,就能碾壓一切。
遠到建州女真的弓馬獨步天下,卻在西洋人的槍炮面前不堪一擊。
近到淘寶京東的雙十一如火如荼,曾經家電界的老大國美卻連工資發放都困難。
時代前行的每一小步,都裹挾著一大批人紛紛落馬。
但悲哀的是大多數人只會在眼前的賽道上拼死拼活,卻看不見不遠的前方,整條賽道正在土崩瓦解。
《三體》中說:「世界毀滅你,卻與你無關。」
2022年最殘酷的生存法則就是: 90%的辛苦,將在大勢面前一文不值。
你也許能戰勝對手,卻終究會敗給時代。
你也許做好了萬全準備,卻輸給了看不見的意外。
在波詭云譎的當下,你永遠不知道,時代落下的一粒灰,到底會從何處飄來。
這不是最惡毒的詛咒,而是最危險的警鐘。
3
留一手底牌,才能掙一條活路。
當黑暗森林打擊迫在眉睫時,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選擇研究更快取得成效的掩體模式。
只有極少數人,堅持攻克難度更高的光速飛船。
那時人們不會想到,打擊真正到來時,掩體會比人類毀滅得更快。
只有光速飛船成為唯一的活路,載著人類的最后兩個幸存者逃出生天。
這是《三體》中最黑暗的故事,卻告訴我們每個人在2022年的生存法則:
一定要留一手底牌,才能在任何情況下,有機會博一條生路。
1、鍛造一塊普適的長板
地球人之所以迷戀掩體模式,是因為它有巨大的優勢:
科研難度更低,庇護人群更多,生存環境更舒適。
但他們卻忽略了,掩體只對特定打擊有效。
當敵人進攻的方式發生改變,再強大的針對性防御也無能為力。
這是書中最大的悲劇,也是書外司空見慣的現實。
多少人沉醉于大平台的穩定和光鮮,以為余生都可以這般風生水起。
卻沒想到,有一天技術進步,競爭升級。依賴的平台自身難保,自己不得不被丟到外面拼殺。
可按需定制的螺絲釘做久了,早已經與社會格格不入。
作家粥左羅說:「要謹慎不要被大公司毀掉。」
有些經驗,只是基于特定崗位;有些成就,只是屬于特定的平台。
別迷信那些只能用于特定崗位的知識,或者只能基于特殊平台的經驗。
你真正要做的,以平台當成砧板,把工作當成鐵錘。
一塊塊鍛造結實那些可以跨崗位跨行業遷移的能力。
只有你的實力足夠強硬,才真正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2、修行一個彈性的心態
雖然只是個普通女性,但因緣際會下,程心兩次有權決定地球的命運。
可是,她兩次選擇錯誤。
第一次,是三體人大舉進犯。
程心被賦予隨時向宇宙廣播三體坐標的權力,以威懾三體人,令其不敢侵略地球。
但當敵人真的發動攻擊,她卻軟弱地丟掉發射開關。
導致地球被三體人順利攻占,地球人幾乎被滅絕。
第二次,是地球面臨黑暗森林打擊,人類瘋狂科研自救手段,制造光速飛船就是其中之一。
但因為飛船航跡會讓地球顯得有威脅,更容易招來其他文明的打擊。
為了保護人類,程心斷然否決了這個計劃。
然而遭遇打擊時才知道,光速飛船是僅有的生路。而這條路,竟被她親手堵死。
巨大的負罪感,幾乎壓垮了程心。
她想以死贖罪。但又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地球文明最后的火種。
背負著延續文明的重任,她選擇活下來,并調節心態去適應之后一次次更加殘酷的變局。
無論是孤身淪落異星,還是與愛人即將重逢又永遠錯過,甚至是在面臨保全自己還是拯救宇宙的兩難困局時,她都能從容相對,而且,落子無悔。
這就是人生。
總有意外呼嘯而至,也總有危機如影隨形。
沒有誰能一帆風順,所有路都是百折千回。
命運的輪盤轉動變化莫測,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修煉一個彈性的心態。
居高處舒而不斷,永遠沉穩行事;落低谷蜷而不折,保持進取姿勢。
生活雖有落差,但人生總在前進。
熬過了山窮水盡,總能迎來柳暗花明。
3、儲備一個兜底的安全囊
在程心還很年輕的時候,她收到過一個特殊的禮物——一顆遠在地球286.5光年外的星星。
那是聯合國為籌集資金推出的新計劃——任何人只要付足夠的錢,就能從法律上擁有一顆星星。
雖然它的距離實在是太過遙遠,幾乎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可既然這是由暗戀自己的人,在病危時送來的唯一也是最后一份禮物。
程心一直珍而重之。
卻沒有想到,有一天太陽系被毀滅,程心失去家園。
宇宙茫茫,她走投無路,幸好還有這顆星星能給她容身之所,讓程心迎來新生。
其實2022年,你我每個普通人,都需要一顆看似無用的「星星」。
因為社會充滿太多變數,居家暫停、公司裁員、創業失敗、行業整合,亦或天災、疾病……
除了一直變化,沒有什麼是恒定不變的。
羅振宇說:「你喜歡歲月靜好,可現實是大江奔流。」
想要在奔騰的江水中穩住身形,你必須現在開始準備安全囊。
比如能支撐一段時間的積蓄,能應對大事的保險,甚至只是一個緊急時刻能聯系的朋友。
平時它們看起來無足輕重,卻能在事到臨頭時兜底,幫我們撐過至暗時刻。
不至于因為點滴變故,就讓生活全面崩盤。
更不必為了僅僅維系衣食,就被迫做違心的決定,付出慘重的代價。
永遠留一手安全囊作保障,才是一個人最高明的智慧。
寫在最後
《三體》一書中,地球幾次經歷危機,又幾次轉危為安。
令人驚訝的是,每次拯救世界的中流砥柱,永遠是羅輯、程心這批從21世紀冬眠到未來的人。
因為相比那些被高科技照顧得很好的后代,他們危機感更高,信念感更重,行動力更強。
所以,也更有機會一次次絕處逢生。
作家另維說:「這世界就是一波人在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另一撥人起床發現世界變了。」
人人都為了追趕時代疲于奔命,但千萬別在被社會拋棄之前,先給自己判一張紅牌。
堅持鍛一柄更犀利的獵槍,努力做一個更強大的獵人。
即使前方的森林一片黑暗,你也有底氣走出自己的光明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