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3個真相】​毛姆《面紗》:抵不住誘惑,終會被欲望吞噬

delightW11 2022/12/09 檢舉 我要評論

1920年,被譽為「故事圣手」的英國作家毛姆,長途跋涉抵達中國。

他游歷了江河山川,見識了風土人情,并以所見所聞為靈感,寫下了小說《面紗》。

初讀這本書,只覺得是一場愛而不得的婚姻悲劇。

如今再看,才發現其實是抽筋扒皮般的自我救贖。

女主角凱蒂在經歷草率結婚、背ㄆㄢˋ丈夫和生ㄙˇ考驗后,逐漸認清了自己,學會了獨立。

她一路跌跌撞撞的蛻變,暗藏著成人世界里的殘酷真相。

越想走捷徑,越容易誤入歧途

凱蒂出生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她的母親愛慕虛榮,自私勢利,打算借助她的美貌進入上流社會。

在母親的影響下,凱蒂漸漸變成了虛榮拜金的交際花,一心想要嫁金龜婿。

自從成年起,她就頻頻參加各種舞會,吸引了眾多追求者。

然而,她對無財無勢的求愛對象非常冷淡,對達官顯貴家的公子又過分殷勤,導致紳士們都對她望而卻步。

幾年過去,她始終找不到身份和收入都滿意的對象,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就在她為婚事擔憂時,細菌學家瓦爾特對她一見鐘情,迅速向她求了婚。

瓦爾特生性靦腆,沉默寡言,但他為政府工作,收入也很可觀。

只在乎財富和地位的凱蒂,毫不猶豫地跟他結了婚,并隨他去了香港。

沒想到,婚后的生活,和凱蒂想象中的樣子大相徑庭。

凱蒂貪圖享樂,熱衷于參加舞會、看戲、打高爾夫。

瓦爾特卻不善交際,醉心于學術,喜歡研究中國歷史。

他們說也說不到一起,玩也玩不到一塊,日子過得沉悶無趣。

時間久了,凱蒂甚至對瓦爾特心生反感,一想到他就渾身不舒服。

而且,凱蒂很快就發現細菌學家不是什麼美差,工作辛苦,地位不高。

和那些風光的政府官員相比,瓦爾特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

凱蒂在父母家時,常有各界人士登門拜訪,舞會的邀請函也絡繹不絕。

到了香港,她居住的小房子里冷冷清清,無人上門,她也鮮有出席晚宴的機會。

凱蒂以婚姻為籌碼,處心積慮地想要過上風光體面的生活。

可到頭來,她既沒享受到榮華富貴,也沒擁有美滿的愛情。

想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說過一段話: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凱蒂一樣,渴望走上一條毫不費力的道路。

然而,想要依靠捷徑一步登天,往往只會踩到陷阱,滑進深淵。

上天饋贈的所有禮物,都早已標好了價碼,需要你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抵不住誘惑,終會被欲望吞噬

凱蒂雖不喜歡瓦爾特,但她不得不承認,沒有人會比他更愛自己。

瓦爾特對她體貼入微,唯命是從,時常買禮物討她歡心,就連為她做點麻煩事,都像受了寵似的。

可凱蒂并不滿足于此。

她向往華麗的舞會和奢華的生活,渴望他人的吹捧。

在一次聚會中,她結識了位高權重的政府官員唐生。

唐生已是有婦之夫,但凱蒂貪慕他的權勢和外表,跟他發展了婚外情。

凱蒂自以為有朝一日能嫁給對方,當上受人尊敬的官太太。

她還時不時幻想唐生高升了職位,帶她住進大房子,陪她四處度假。

直到有一次,瓦爾特提前回家,撞見了兩人私會的場面。

他惱羞成怒,給了凱蒂兩個選擇,要麼讓唐生答應娶她,要麼就跟自己去偏僻的湄潭府治理霍亂。

起初,凱蒂不以為然,反而覺得這是正式投入唐生懷抱的好機會。

沒想到,唐生看到事情敗露,立刻就跟她撇清了關系。

凱蒂這才驚慌失措,擔心自己會因霍亂而ㄙˇ,哀求唐生替自己想想辦法。

唐生卻置之不理,要求她回家請求丈夫的原諒,以免影響自己的仕途。

心灰意冷的她,只能接受丈夫的「自ㄕㄚ式」懲罰,和他一同前往湄潭府。

路途中,昔日對她深情款款的丈夫,如今看她的眼神里充滿了厭惡。

曾經簡單卻舒適的都市生活,也被貧瘠落后的鄉村環境所取代。

被丈夫怨恨,遭情人拋棄,還踏上了生ㄙˇ未卜之旅,凱蒂痛恨命運的無常。

但實際上,從她放縱欲望的那一刻起,悲劇就已經注定。

莎士比亞說過:

欲望猶如炭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那烈火會把心靈燒焦。

被浮華的生活綁架,被繚亂的誘惑俘虜,在享樂中日漸沉淪,遲早會自食惡果。

越是什麼都想要,就越容易什麼都得不到。

修身自守,知足常樂,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清醒。

想改變命運,唯有先改變自己

剛到湄潭府時,凱蒂整日唉聲嘆氣,怨天尤人。

瓦爾特早出晚歸,對她視而不見,更令她惶恐不安。

為了緩解情緒,她去參觀了瓦爾特工作的修道院。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群無私無畏的修女。

她們之中,有人出身于名門望族,卻舍棄了錦衣玉食,義無反顧地留在惡劣環境中救ㄙˇ扶傷。

她也看清了瓦爾特的高尚人格。

瓦爾特冒著生命危險為病人治病,親自指揮軍隊維持疫區百姓的秩序,避免了更多人感染。

他對工作兢兢業業,對所有人都親切和善,是疫區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這讓凱蒂的內心深受觸動,意識到自己過去有多麼愚蠢膚淺。

她主動央求院長,去照顧修道院收留的年幼孤女,不辭勞苦地為她們做飯、換洗衣物。

她還努力修復和瓦爾特的關系,跟對方重歸于好,并發現自己懷了身孕。

可幾天之后,瓦爾特就在一次實驗中感染了霍亂,不治身亡。

凱蒂只好懷著悲痛的心情,獨自一人回到了香港。

短短幾個月間,她失去了依靠,經歷了生ㄙˇ,卻也獲得了成長。

瓦爾特尸骨未寒之時,唐生就厚顏無恥地再度來糾纏她。

但她已認清唐生的卑劣,不再追求紙醉金迷的浮華,果斷抽身離開。

剛回到家鄉,凱蒂就得知了母親去世的消息。

已經學會為他人付出的她,決心不再嫁人,而是承擔起照顧父親,養育腹中孩子的責任。

就這樣,凱蒂從貪圖享受的淺薄女孩,蛻變成了自食其力的獨立女性。

當一個人懂得完善自我,嘗試主宰命運,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有句話說:「抱怨者自困,自省者自渡。」

改變命運的方法,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自己。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

擁有直面現實的勇氣,刮骨療傷的毅力,才能收獲涅槃重生的驚喜。

故事的最后,凱蒂說了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我想要個女兒,把她養大,讓她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人,不要犯我曾經犯過的錯。

我想讓她活得自由,不依賴別人,掌控自己的命運,比我活得更好。

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強大自我,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但經歷的磨難,做過的錯事,都轉化為了她獨自前行的勇氣。

世事變幻無常,只有把自己活成一座山,才最有安全感。

正如哲學家西塞羅所說:

全部依靠自己,自身擁有一切的人,不可能不幸福。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