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看《水滸傳》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這一幕時,只覺熱血澎湃。
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眾英雄好漢論資歸位。
等涉世漸深后,再看這排名,卻發現大有深意。
108位好漢,武能退敵千里,文能運籌帷幄,沒有誰是憑運氣上榜。
1
憑本事
柳宗元在《梓人傳》中寫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
優勝劣汰,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則,也是無可替代的社會規則。
欲成大事,就要先拿出本事。
京城大員外的盧俊義,因受誣陷被判死罪,后被宋江帶人從牢中救上山。
剛上梁山時,宋江提出要把寨主之位讓給盧俊義。
李逵、武松等人均表示不服,吳用更是以一句「爾后有功卻再讓位」,明確道出眾人反對的理由。
不久之后,梁山決定出兵攻打曾頭市,為考驗盧俊義,吳用故意只派500士兵跟隨盧俊義,其他馬步將領,則都帶了三千至五千兵馬。
沒想到,其他將領或被史文恭所傷,或無功而返,只有盧俊義憑借高強武藝,一招力擒對手。
史文恭是曾頭市的武力擔當,曾將梁山前任寨主晁蓋射殺于箭下。
盧俊義一出手就能擊敗大敵,為梁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便順理成章坐上二把手交椅。
在那之后,盧俊義隨宋江一起南征北戰,幾乎是每戰必勝。
征遼之戰中,他一人怒戰遼軍四猛將,單騎沖散遼兵千余人。
征討三大寇時,他又活捉卞祥,斬殺杜壆、秒殺方翰。
憑借顯赫戰功,盧俊義不僅成為公認的梁山頭號武將,威望與地位更是與日俱增。
除了盧俊義之外,梁山戰力代表還有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霹靂火秦明等人。
他們也都是靠著驍勇善戰之能,屢立戰功,進而一步步奠定自己在梁山好漢中的地位。
物各有主,能者得之。
想要的東西從來不會從天而降,而是要憑實力去拿。
練過硬本領,修真才實學,永遠是讓自己站上更高位置的前提。
2
憑眼光
在108將中,可以和首位寨主王倫并稱為開山鼻祖的,僅有一人,那就是杜遷。
入駐梁山后,兩人用心經營,將梁山發展為事業根據地,也由此一躍翻身為領袖。
之后,隨著梁山名氣逐漸打響,前來投奔的英雄好漢越來越多。
這本該是壯大發展梁山的良機,可惜王倫作為一山之主,不僅沒有抓住機會,反而唯恐地位不保,處處嫉妒排擠賢能。
最后,王倫因多方刁難林沖,拒絕其入伙,被林沖憤起殺害。
杜遷卻不同,他對有志之士的到來一直持樂見其成的態度,從而免于傾軋之爭。
王倫死后,林沖決定擁立晁蓋為新寨主,杜遷又順勢而為,干脆讓出二寨主位置。
自此,即使梁山一再易主,他依然是穩如泰山的元老級存在。
以前看《水滸傳》,我和很多人一樣,總覺得杜遷資質平庸,配不上好漢之列。
如今終于發現,他最大的過人之處在于:眼光長遠,善于識別和把握機會。
追隨王倫時,看到時機已到,立馬借勢借力,乘勢而上;
易主晁蓋后,認清形勢已變,轉而韜光養晦,保存自我。
說到知時勢、明進退,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人,就是李俊。
李俊是宋江的結義兄弟,也是最早支持并追隨宋江上梁山搞起義中的一員。
但在梁山接受招安之后,他并未貪圖賞賜,而是預見到大廈將傾,毅然選擇詐病歸隱。
也正因如此,李俊才成為水滸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者。
鬼谷子有言:知機者明,善斷者智。勢可度而機可恃,然后計可行矣。
普通人低頭做事,聰明人抬頭謀勢。
真正的高手,都有一雙洞察先機、見微知著的慧眼。
3
憑圈子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
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離不開人脈助力。
綽號「沒遮攔」的穆弘起初因為不認識宋江,對其一路追殺,但得知眼前的人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及時雨」后,立馬就轉變了態度。
他先是邀請宋江到家中飲酒,熱情款待,表明結交之意。
得知宋江要報仇攻打無為軍,又全力為其提供財力物力資助。
之后,為追隨宋江,穆統索性打包了家產,放火燒了帶不走的宅第,連夜攜家眷奔上梁山。
面對穆弘的赤膽忠心,宋江自然十分感動,初上梁山便對其以重任,讓他坐鎮右軍寨。
到梁山大聚義之時,穆弘已深得宋江認可,排名高居天罡二十四位,列馬軍八虎騎之一。
做對事贏一時,跟對人贏一生。
穆弘贏就贏在了他懂得交高人,共能人。
在108將中,楊雄也是武藝平平,能位列天罡第三十二位,同樣只因交對了朋友。
他和石秀江湖結拜,結下深厚情誼。
兩人一起投奔梁山后,石秀為了提攜楊雄,每次征戰時總會想辦法帶上他。
三敗高俅時,石秀帶領楊雄埋伏在濟州城外縱火,又合擒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
征討田虎時,也是石秀聯合楊雄、焦挺等人攻入晉王宮,使得偽太子田定聞變自刎。
有「拼命三郞」石秀的鼎力相助,在梁山立功列名對于楊雄來講,自然不是什麼難事。
關于擇友的重要性,曾國藩曾言:「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很多時候,圈子就是機遇的代名詞。
和誰站在一起,決定了你會成為誰。
4
憑人品
在水滸中,魯智深一出場就自帶正義之氣。
到酒樓喝酒,魯智深偶遇被逼賣唱的金蓮父女,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他不僅毫不猶豫掏出自己身上全部銀兩,還特地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周濟金家父女。
得知金蓮被惡霸鎮關西強娶后拋棄的實情后,他又毅然挺身而出,替金氏父女報仇。
對陌生人,他見義勇為,仗義疏財;對朋友,他更是肝膽相照,情深義重。
林沖被高俅設計陷害,刺配滄州。魯智深得知消息,便決定一路暗中守護。
徒步千里,只為把林沖帶到滄州城外,確認其安全無礙后,才辭別回程。
與其他梁山英雄好漢相比,魯智深常年行俠仗義所積累的江湖名望,無人不服。
這無疑是他能夠位列十員步軍之首,并被宋江尊稱為「吾師」的緣由所在。
對于魯智深的為人,金圣嘆給予了極高評價:妙哉此公,令人神往,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
人品,是一個人最好的通行證。
懂得以德立身,自然能步步拾階而上。
浪子燕青在盧俊義身陷囹囡之際,始終患難相隨,不離不棄。
這份俠義品行,讓他贏得了盧俊義的信任,能夠以一介仆人的身份在群雄中站穩腳跟,贏得尊敬。
另一位是美髯公朱仝。
朱仝私放過晁蓋,搭救過宋江,幫助過雷橫,只要朋友有難,他甘冒風險也在所不辭。
憑借義薄云天的仁德,他在梁山收獲了絕佳人緣,排名十二位次。
正如《論語》中所云:子欲為事,先為人圣。
你能抵達什麼樣的人生高度,取決于你的人品厚度。
學會廣結善緣,多行利人之事,腳下的路終將越走越順遂。
▽
知乎上有個問題:《水滸傳》中的座次排序是否不太公平?為什麼?
獲得高贊的回答是:在討論108將次序的時候 ,我們應該更多思考的是,作者為什麼這麼排,而不是哪里排錯了。
每個人的功成名就背后,都有其緣由。
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是本事;想別人想不到的事,這是眼光。
給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人品;與高人做朋友,這是圈子。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在這些關鍵的因素中一步步拉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