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苦盡甘來並不是一句安慰人的話。」
按|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1.懂得生活的法則
為了好好度過一生,必須明白,生活是什麼以及在這一生之中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
人只有做他認為符合生活法則的事,才真正懂得生活的法則。
人們的生活往往有好有壞,這僅僅取決于他們怎樣去理解生活的真正法則。
人們對生活的真正法則理解得越明確,他們的生活就越好,而他們對這個法則理解得越含混,他們的生活就越壞。
2.把握此日、此時、此刻
時間是沒有的,有的只是瞬間。
我們常說時光流逝。這並不對。 流逝的不是時光,而是我們。
不考慮明天是對的;但為了不去考慮明天,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我是否完成了此日、此時、此刻應做的事。
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你都能做成你本來就能做成的最完美的事。
3.努力本身就賦予你幸福
你說:「不值得做什麼努力:無論你怎樣努力,都無法達到完善。」
但是要知道, 你的使命不在于達到完善,而只在于越來越近地走向完善。
把獲得拯救和幸福的希望寄託在並非個人努力的某種東西上——沒有比這更使人意志鬆懈的了。
如果你看到社會制度是壞的,你又想改造它,那麼你得知道,為此只有一種辦法,即讓所有人都做得更好。
而為了讓所有人都做得好,你力所能及的只有一點:自己做好。
不要指望你為向善而做的努力會迅速獲得成功,也許你永遠也看不到這種成功。
你將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為,你所趨向的完善,在你移動的同時,它也移動了同樣的距離。
意念的努力——不是獲得幸福的手段,意念的努力本身就賦予你幸福。
4.人需要改造自己的思想
假如人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就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生活。
而假如他不理解為什麼生活,他也就無法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因此, 對于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能夠好好地思想更可貴的了。
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如果發現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善了,更多地擺脫了負面的東西,要知道,這些成就只能歸功于你自己思想的努力。
為了妥善安置自己,需要端正自己的心。
為了端正自己的心,需要鮮明而真誠的思想。
5.生活的任務是為了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正如只有夜幕才能顯示出天上的星辰,只有苦難才能顯示出生活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十字架,這並不意味著他肩負著重擔,而是意味著他肩負著人生的使命,如果我們不是把這個十字架視為沉重的負擔,而是視為人生的使命,則我們背負著它就會輕鬆自如;
當我們的心靈溫順、謙恭、平和的時候,我們背負著它就是輕鬆的。
要記住,你所說的不幸之所以派給你,是為了使你接受考驗,為了使你學會謙恭而滿懷愛心地忍受不幸,為了使你仰賴這不幸而生活得更美好。 而你生活的任務,正是為了使生活變得更美好。
6.不要抱怨生活
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一個哲人說過:我為了尋求幸福,走遍了整個大地。我夜以繼日不知疲倦地尋找這幸福。
有一次,當我已完全喪失了找到它的希望時,我內心的一個聲音對我說: 這種幸福就在你自身。我聽從了這個聲音,于是找到了真正的、始終不渝的幸福。
人如果你把不為你所掌握的東西視為幸福,你就將永遠不幸。
要明白,幸福只存在于為你所掌握的事物之中,你的幸福是任何人也無法從你身上奪走的。
7.去學習如何愛人
愛所有的人看起來是件難事。
但在你沒有學會做事的時候,每一件事看起來都是困難的。
所有的事人都在學:縫紉, 紡織,耕地,收割,鍛造,讀書,寫字。
同樣的,也應該學習怎樣去愛所有的人。
學會這一點並不難,因為人類彼此間的愛已被植入我們的靈魂之中。
所有人的生存並不有賴于他們的自我謀劃,而有賴于彼此間存在著愛。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為了逐年、逐月、逐日地好上加好。
人的日子變得越好,他們互相之間就結合得越緊密。而人們結合得越緊密,他們的日子就越好。
一個有良知而純潔的人,覺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