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都是隨著智慧而來的,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將來也未必會有出息
有一隻狐貍騙走了烏鴉的一塊肉,這件事被大象看到了
狐貍對著大象 得意地笑著說「看見了吧,我多聰明」
大象說「看到了,你很聰明」
狐貍又說「你每天翻山越嶺地找野果子吃,太辛苦了,要不要我教你幾招呢」
大象回答「那倒不需要,我們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存原則」
過了幾天,狐貍又演了一場「狐假虎威」的把戲,還把百獸和虎大王都給欺騙了
這事剛好又被路過的大象看到了
狐貍 驕傲地說「這樣也好,你看到了,就可以證明我是最聰明的」
大象說「是的,你很聰明,我可以證明」
又是新一天,狐貍 耍小聰明去獵人家偷雞,結果被抓了
這事也被大象看到了
狐貍 沮喪地說「現在的你是不是在看笑話,覺得我是最笨的人了」
大象說「不,你依然是聰明的,只不過是小聰明,缺乏了大智慧」
狐貍不明白地問「你這是什麼意思」
大象回答:「誠實本分,不奸不滑,看起來好像跟聰明無關,其實是為人之本,更是生活蘊藏的大智慧,只靠小聰明的坑蒙拐騙,最終只會是逞一時之能,遲早是早吃虧的」
…
當年,班主任把這個故事講給台下學生們聽的時候,就教導我們要做 誠實本分的大智慧之人
時光匆匆一晃就是十幾年,至今想想都覺得老師之言 意義非凡
有一位任教二十幾年的老教師,也曾告訴我:「不要以為孩子機靈、有點小聰明就是大智慧,未來有沒有出息還不一定,有些喜歡耍小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再機靈也未必會有出息」
關于「耍小聰明」難成大氣候這件事,最近我了解了很多,也采訪了一些身邊實例,發現有些機靈的孩子實際上就是「假聰明」,遇到實事時缺乏 大智慧也很難成氣候
比如,以下4種類型的機靈就是「假聰明」,未來很難成氣候,家長平時就需要當心了:
01
滿口計劃,卻從來不實施
有個男孩,是我親戚家的孩子,有個暑假串門兒到他家裡做客
看到放假在家的男孩,我問他「放假了,大家都出去玩,你怎麼不出去玩兒呀」
男孩 頗有大志地說「暑假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期,成為學霸、還是學渣,暑假的分界線很重要,我一定要利用暑假這個機會去實現彎道超車」
後來,我問他「你喜不喜歡玩游戲」,他搖搖頭
我又問「那你平時都是怎麼玩的」,他又搖搖頭
然後說「我平時都不玩手機,也不看電視,因為那些都是在玩物喪志,沉迷網絡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
當我問他暑假的 彎道超車計劃是什麼時,男孩拿出列了幾大頁的學習計劃表,從早到晚,從小時到分鐘,都被安排的 明明白白、井然有序
看著頗有大志的 學霸模式、自律體制,我不禁感慨,孩子有如此自律能力,想不成為學霸都難
然而,旁邊的媽媽卻 一針見血地指出「學霸什麼呀學霸,說得好、計劃得滿滿,卻從來沒有看到他真正做過,有什麼用」
原來,男孩每天早上都有賴床的習慣,一睡就是 日上三竿,怎麼喊也喊不醒,一說起學習計劃的事,男孩就推脫著說「等會再學」
就那樣, 一日復一日、明日何其多,滿口計劃卻也從來沒有實施過
男孩雖然不看電子產品,每天卻也和斗貓斗狗為伍,無聊的時候就躺在沙發上看看搞笑漫畫,學習計劃表寫得再完美,基本上沒有一項完成過
聽完男孩的滿口計劃機靈,和從來不實施的 光說不練後,我深深地明白了,原來很多孩子都是敗在一個「懶」字上
如果缺乏 執行力、做什麼事情都要 三催四請,很明顯,即便是這個孩子 邏輯清楚、計劃完美,最終也很難有所成就
因為懶于執行,所以一切都停滯不前
那家長如何讓孩子突破這種懶于執行的「假聰明」呢?
某著名教授講了一段他的經歷:
有一次交流會上,教授指出一位年輕畫家的作品漏洞
對方聽後 連忙回應說「改天我一定更正」
老教授聽後當下就生氣了,他 訓斥說「為什麼要改天,指出來就要馬上去做,不要一日復一日了」
老教授的 一番指正,讓在場很多人羞愧地低下頭,或許懶于實踐就是人性最大的弱點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孩子空有夢想卻不願意實施,這樣的 紙上談兵又有什麼意義呢?只不過是在「 光說不做」的壞習慣里慢慢耽誤自己
所以,在孩子學習成長這條路上,家長們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己去自律
一方面,學習這條路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另一方面,自律這東西成年人都做不到,更何況是孩子
為了孩子可以更好地將計劃實施、實現夢想與目標,家長的鼓勵、和以身作則的潛移默化影響才是首要
從今天開始,記得做那個改變孩子、影響孩子的家長,而不是只說不做地紙上談兵
02
一遇困難,就選擇型逃避
廣州的一位14歲女孩,從小到大都是圈子裡學習好的優等生
為了考上市重點高中,初三備考那年,每天都熬夜復習到凌晨
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女孩也成功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市重點高中
這對于從小都考試前三名的女孩來說,可並不是好事了
進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試,取得了全年級的第26名
那天,女兒哭得很傷心,回到家就把自己關起來 不言不語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女孩都是 鬱郁寡歡,不願意和同學說話,也特別討厭課上發言、課後討論學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