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刺猬法則」:與人相處,關系再好,也要「保持距離」

小柚子 2023/09/06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剪刀手愛德華》中,金跟愛德華說:「抱我」。

愛德華回應:「我不能」。

擁有剪刀,就無法擁抱你;放下剪刀,就無法保護你。

這種狀態,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也未嘗不是愛德華與金之間關系最好的模式。

在任何關系中,過度侵入對方的生活,都會給彼此帶來強烈的壓力,讓對方產生不適感。

無論是父母跟子女的關系,朋友之間的關系,還是愛人間的相處,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

-01

愛人相處,要給彼此留出「空間」

男生說:

「我討厭在打游戲的時候,被女朋友一次次消息彈窗」

「我討厭在打游戲時,被女朋友忽然關掉電源,那樣我會崩潰」

女生說:

「我不喜歡男朋友總是束縛我,討厭查崗式的相處模式」

「我不喜歡跟閨蜜在外面逛街的時候,被男朋友一個個電話催促早點回去」

在親密關系里,每個人都需要空間和自由。

網上有人這樣說:

對于男人來說,每天最放松的時刻,就是下班回去把車停到車庫上,然后坐在車上獨處的那會兒時間。

只有那一段時間,不被人打擾,完全屬于他自己。

對于女人來說,她同樣渴求自由,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

當親密關系開始越界,當愛情失去了彼此的空間,感情就開始走下坡路。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刺猬法則」。

在冬天,兩只刺猬為了尋找溫暖,選擇依偎在一起。

但靠得太近,會扎傷對方;靠得太遠,又沒辦法給對方帶來溫暖;在多次調整之后,兩只刺猬才找到一個舒服的距離;既能給對方帶來溫暖,又不會傷害到彼此。

愛人相處,也應該記住這個原則。

好的愛情,一定是「和而不同,親密有間」的狀態。

什麼意思?

我愛你,并不代表你可以支配我的意志;我愛你,但我不會過度干涉你的生活;我們本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對方的專屬物品。

-02

父母跟子女相處,應該有分寸感

有一位大學聯考之后的女生給我留言。

她不在家的時候,父母偷偷地打開了她的抽屜,然后翻看了她多年來寫的日記;回到家里,父母不僅沒有隱藏,反而拿著日記本當面跟她對質。

質問她:為什麼談戀愛?為什麼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卻不跟我們溝通?為什麼你對我們的怨氣這麼多?

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所有的隱私全都沒了,支撐她青春期所有秘密的美好信念,瞬間崩塌了。

而這一切,都是她父母一手造成的。

她的父母,非但沒有道歉的意思,反而咄咄逼人。

這直接引燃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矛盾,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為了擺脫父母的掌控,她偷偷地改了大學填報志愿,選擇離家很遠的城市,想要逃離父母身邊。

紀伯倫寫下這樣的詩句: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只是,許多父母都不懂,而是打破了這個界限。

孩子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秘密,有青春期的煩惱,也有成年后的保留。

作為父母,應當尊重孩子,主動跟孩子保持距離;作為子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跟父母的溝通也會存在難以逾越的溝壑。

成家立業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應該是「一碗熱湯」的距離。

想要回家,打個電話;到家之后,飯菜還是溫熱的。

-03

社交關系,更應該有邊界感

社交中,最令人反感的幾個瞬間:去朋友家做客,很晚才離開;在朋友家借住,賴著不走;朋友的東西,不打招呼就直接拿去用;借錢很爽,還錢很不爽;平時溝通,沒有分寸感;把沒心眼,當口直心快;把尖酸刻薄,當幽默。

你的事情,總是被他干涉;你的感情,他還要插一腳。

……

以上這些相處模式,任何一種都令人窒息。

什麼是朋友?

朋友應當是「最有邊界感」的關系。

正如《送別》中的那兩句: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再大的風雨我都去接你。」

有分寸感,有界限,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最舒適的社交距離。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