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剛過,聽同事說起了她家小區發生的一起悲劇。
有個上初一的小女孩,此前成績一向很好。但這一次卻考砸了。
為此,女孩的父母責罵了她。結果這個孩子想不開,從樓上直接跳了下去,當場去世。
大人的望子成龍,代價竟是孩子失去生命。得知此事,大家都無比唏噓。
不禁想到最近看過的兩個新聞。
一個發生在山東濟寧。有個11歲的小男孩,成績不算好,考試總不及格。
這一次,在自己的努力下,男孩終于拿了60分。為了鼓勵他,爸爸特意擺大席請一大家人吃飯,慶祝兒子學習進步。
而另一個發生在江蘇蘇州。二年級的男孩考了23分,把試卷拿給爸爸媽媽看。沒想到,他非但沒被挨罵,還獲得了點贊。
媽媽說,她為兒子的進步感到高興。「孩子只要認真學,再小的進步都是值得肯定的。」
對比鮮明的兩個新聞,莫名就讓人心頭洋溢著暖流。不管考得如何,總有父母在身旁笑語盈盈地為自己鼓勁兒。跟那個自盡的女生相比,新聞中的這兩個男孩是多麼幸運和幸福!
都說孩子的分數是家長的「晴雨表」;考好了喜笑顏開,考砸了大發雷霆。
但你可知,那個沒考好的孩子,往往自己就已經承載了不少壓力和痛苦。大人的過激反應,無異于再往他們受傷的心上再捅一刀。
其實,孩子越是考得差、越是處于低谷時,就越需要我們的關愛和鼓勵。父母這份無條件地接納,才是他們逆風翻盤的最大動力與底氣。
為什麼我們總是以愛之名,對孩子面目猙獰?
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曾來過這樣一組家庭。
男孩名叫鄒驍,今年七歲,正在讀小學二年級,有一個特別嚴厲的媽媽。
每天晚上寫作業時,媽媽都會不停地批評他,指責他拼音寫錯、句子沒加標點符號、做算術題速度慢……
為了提大學聯考試成績,媽媽讓鄒驍刷題,做不完還要罰寫。當他委屈落淚時,媽媽馬上甩臉色:「你要哭哭啼啼的,咱倆就別談了,你自己干去吧。」
就這樣,鄒驍每次見到媽媽總是戰戰兢兢、畏畏縮縮。他說:「有時我思考的時候,看到我媽媽苦臉了,我就害怕了。」
這樣的狀態自然學不好。面對兒子成績怎麼都提高不了的現實,焦慮的媽媽開始變本加厲地批評辱罵孩子,甚至暴打。
她承認,自己「有時候會口不擇言,會說一些很傷人的話,氣頭上來的時候,就會失去自控。」
而鄒驍爸爸同樣表示,妻子在家非常強勢,「每天都在批評孩子,從來不鼓勵。孩子一半的精力都在看她的臉色,根本沒法學習。」
對此,鄒驍在節目中吐露了心事:「我想讓我媽媽能多給我幾次機會,我想讓她再幫幫我。」
但是當嘉賓老師問:「你覺得你爸爸媽媽理解你嗎?」
他卻忍不住當場掉了眼淚。他說:「媽媽說我是二百五,我不想讓她這麼喊我。」
那一刻,忍不住心疼這個男孩。自己最親愛的媽媽,一直以來卻總是用最惡劣的態度對待自己。這是一種多麼無助悲傷的感覺!
這像不像我們的真實寫照?明明深愛著孩子,卻習慣了對他們面目可憎。
只因為那個小小的人兒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于是我們情緒失控、話語傷人、舉動出格……
看起來,我們的出發點無可挑剔——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好。可是,孩子的心都被深深傷害了,再談將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帶上籌碼的愛,是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鎖
電視劇《小捨得》里,蔣欣飾演的田雨嵐是一個唯分數是問的媽媽。
如果兒子子悠考了第一名,她就滿面春風,整個狀態都像年輕了十歲。
而倘若兒子沒考好或是回答不出問題,她立刻就會把臉拉得老長。
有一次,田雨嵐回到家時,正好看到子悠在玩。于是,她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數落,粗暴地責罵兒子不聽話。
而當她得知子悠的成績可以上奧數金牌班時,立馬又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臉上堆滿了笑容,對兒子又親又抱,改口誇他懂事優秀,還心情大好地允許兒子去玩一會。
雙標的做法,完全取決于孩子的成績。而在媽媽那喜怒無常的態度里,子悠活得壓抑而痛苦。
他拚命努力,卻始終達不到媽媽的要求。他為此黯然地說:「媽媽愛的不是我,是考100分的我。」
到最後,這個可憐的男孩因為壓力過大,甚至精神狀態出了問題。直到這時,田雨嵐才真的慌了神。
過于真實的劇情,讓我們不禁反思自己。當孩子表現出色時,我們肯定都是滿腔愛意的;可一旦他們的表現沒有滿足預期設想呢?你是不是也會惱怒、責備、指責……負面情緒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內容未完,請按「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