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社會,最講究的,就是這一樣東西,面子。
你讓別人有面子,別人才不會針對你。反之,你讓別人沒有面子,那別人就會跟你不死不休。在無數人看來,面子,比錢財更重要。
《一代宗師》中有這麼一句話:人活一世,能耐還在其次。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時勢使然。
人前的臉面,那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說,不能讓上司沒面子,一旦上司丟了面子,那他絕對不會讓下面的員工好過。這是職場的常態。
有人會說,你丟了面子,那是你的事,為什麼偏要找下面的員工發脾氣呢?原因很簡單, 所有的情緒,都是向下發泄的。
人在單位,跟同事、上司交往,最好要給他們這4個面子。
一、別人說什麼,不要反駁,而應該假裝認同。
上司跟你說,希望你可以勤奮工作,為團隊多做點事,不要太計較取舍得失,也不要太在乎工資。磨礪得多了,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這種話術,就是所謂的「PUA」和「畫大餅」,也許你不想聽,也特別厭惡,那你該如何回應上司呢?
沒有經驗的江湖小白,會直接跟上司說你在畫大餅,我不聽你的,就給上司擺臉色。不久后,這江湖小白就被人整了,工作處境比較糟糕。
這是很愚蠢的行為。 做人,可以看破,但一定不能說破。上司說什麼,我們只需要假裝認同,滿口「好好好,對對對」就行了。
他發現你很聽話,不反駁,那他就會尊重你,不為難你。等回到崗位當中,哪怕你依舊摸魚,他也不會對你說什麼。
真正的給面子,就是表面上要聽別人的話。背地里如何做,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二、同事和上司做了什麼,要懂得鼓掌說好。
年輕的時候,不少人都血氣方剛,看別人不順眼,就給他臉色看,不懂得什麼人情世故,所以得罪了很多人。
人在江湖,只是為了「求財」而已,又何必得罪別人呢?這些人只是我們的同事、上司,又不是跟我們過日子的人,我們又何必過分在乎呢?
別人說了什麼,微笑著贊同,這是高情商。別人做了什麼,微笑著鼓掌,說別人做得好,辛苦了,這也是高情商。
試想,別人做了一個項目,你非要說別人不好,那你豈不是跟別人對著干了嗎?出門在外,也就領個幾千上萬的工資,又何必處處樹敵呢?
廣東這邊有句老話,笨人都是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大致意思是,沒有什麼情商的人,都不懂得夸贊別人,以至于得罪了別人。
哪怕內心不認同,口頭上也要說別人好。哪怕內心厭惡對方,口頭上也要夸贊別人。如此,你將立于不敗之地。
三、有功勞,千萬不要全部歸于自己,而應該分給別人。
有一個同行,前些年創業成功,開公司成老闆了。
他說過這麼一句話: 以前我打工的時候,做了成功的項目,都會把功勞和獎金,分給身邊的同事,所以同事對我的態度很好,也愿意跟著我干,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跟別人一起做項目,賺到錢了,利益不能全部歸于自己,而應該分給別人一點,讓別人獲益。如此,別人才不會跟我們反目成仇。
就拿項羽和劉邦來說,項羽攻滅了秦朝,大分諸侯王,唯獨對自己的下屬特別吝嗇,既不分錢,也不分官職,所以項羽手底下的將軍們都很不滿,逐漸跟項羽離心離德。
漢王劉邦不一樣,對待張耳和陳馀這對仇人,不僅不計較,還一律封王,賞賜金銀無數。有一次韓信請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靈機一動,說道:干嘛要做假齊王,你想做,我封你真齊王。
所以,項羽失敗了,劉邦成功了。有錢有功勞,也該分點給別人,才能廣結善緣。
四、跟自己無關的事,不要爭執,而應認慫。
曾仕強教授說過, 跟自己無關的事,不要去跟別人爭,認慫才是聰明的選擇。
這番話,年輕人基本聽不懂,為什麼?因為年輕人比較沖動,什麼都要爭,什麼都想跟別人一較高下,這是有問題的。
比如說,這件事,是別人的私事,那我們為什麼要管別人的私事呢?再比如說,上司有幾個情人,我們又何必跟身邊的同事爭論呢?
毫無意義的事,不要爭論太多,當不知道就算了。總喜歡多管閑事,就會被人當成眾矢之的。
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不少無所謂的人,都喜歡說無所謂的話,那就讓他們去說,讓別人高興,就可以了。
跟自己毫無關系的事,不要涉及,也不要去爭,這才是真正的「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