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評價劉震云的作品:
用最幽默的方式來說最深刻的哲理,用最質樸的語言來說最復雜的事物。
他的代表作《一句頂一萬句》中,就將有趣又生動的語言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譯有20多種語言,被稱為是「中國版《百年孤獨》」。
書中以主人公楊百順和牛愛國的命運變遷為中心,講述了一群底層老百姓遍尋知己的故事。
他們渴望能遇見一個說得著的人,想擺脫有話無處可說,想說又無人聽的困境,卻始終難以如愿。
行走世間,我們往往不奢望五湖四海皆朋友,只需要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
然而,在永不停歇的生命列車上,與你相識相交的人越來越多,心意相通的人卻少之又少。
當生命中的不幸與悲痛襲來,你的難,無人知曉,你的苦,無人在意。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無聲地呼喊,孤獨地過冬。
1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卻千里難尋。
河南省延津縣楊家莊有個賣豆腐的老楊,一共生了三個兒子。
老二楊百順從小就與父親不對脾氣,跟兄弟們也無話可說。
為了找到交心的知己,他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卻發現他們也一樣在追尋至交。
楊百順十歲那年,被父親送到一間私塾當陪讀,在那里他認識了教書先生老汪。
老汪滿腹學問,卻笨嘴拙舌,跟學生們怎麼也講不明白,導致學生頻繁退學。
不識字的老婆、愛搗亂的孩子也與他話不投機,他只能將所有心事都壓在心底。
當積郁過多時,他便靠「徒步暴走」排解壓力,沿著道路或野地大步向前,背影無比落寞。
三年后,楊百順跟父親吵了架離家出走,又碰上了剃頭匠老裴。
老裴原本常年離家在外販毛驢,因為過于寂寞而出了軌,對方鬧到了他家里,氣得妻子差點要去尋ㄙˇ。
他從那以后就對妻子言聽計從,任由妻子打罵,還改行當了剃頭匠。
妻子卻愈發冷淡,外人也嘲笑他「活該」,他唯有獨自咀嚼痛苦,不愿再多說一句話。
楊百順被老裴介紹去學ㄕㄚ豬后,時常偶遇意大利傳教士老詹。
老詹不遠萬里而來,一心想要播撒福音,卻在村子里處處碰壁。
四十多年間,他始終跟村民聊得牛頭不對馬嘴,只發展了8位教徒。
連新上任的縣長都不把他當回事兒,強行征用他的教堂,將他趕進了破廟。
楊百順年滿十八歲之后,改行去染坊挑水,遇到了染坊老板老蔣。
老蔣的姨太太跟伙計偷情,管家和手下也心懷鬼胎,家里家外都是一團糟。
種種難以啟齒的煩惱,讓他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人親近,反而喜歡養猴子。
在與這些人的接觸中,楊百順發現: 無論一個人出身怎麼樣,是窮還是富,誰都免不了知己難尋的困擾。
他自己亦是如此,從讀私塾、學ㄕㄚ豬,再到去染坊干活,就想找一個「說得著」的伴兒。
ㄕㄚ豬的師父老曾本與他無話不談,但自從有了師娘,他就被師父當成了外人。
染坊的伙計小宋也本想與他做伴,可他與小宋的其他朋友合不來,彼此漸行漸遠。
形單影只的他,像老蔣一樣親近起了猴子,偷偷與猴子結為一伙。
結果,他不小心放跑了猴子,怕被老蔣怪罪,只好連夜逃離染坊,孤零零地繼續漂泊。
《增廣賢文》中有云: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而是為了找到與自己同頻共振的那個人。
然而,大千世界,人人都在負重前行、埋頭趕路,沒有誰能觸及你的靈魂深處。
知己難尋,知音難求,倒不如把悲喜藏在心里,靜待時間讓傷口結痂。
2
沒有天長地久的知己,只有隨時離開的過客。
楊百順離開染坊后,在延津縣城經歷了一番波折。
一次過年慶典活動中,他被拉去表演節目,意外獲得了縣長的賞識。
縣長安排他在自己身邊打雜,讓他成了當地的名人,誰都不敢輕易招惹。
開饅頭鋪的寡婦吳香香也因此看中了他,特意托人說媒,招他當了上門女婿。
沒想到,兩人脾氣不和、性情相悖,婚后不是吵個不停,就是相對無言。
幸好他跟吳香香五歲的女兒巧玲關系融洽,與隔壁鄰居老高也特別投緣,這才緩解了苦悶的情緒。
每次外出賣饅頭、拉白面,他都會把巧玲帶在身邊,一路上無話不談、默契十足,勝似親生父女。
遇到想不開的事情和放不下的煩惱時,他就去找隔壁老高傾訴,一件件說明白,心里便暢快了。
在家里,楊百順與吳香香的隔閡日益加深;到外面,他也常跟街坊鄰居鬧矛盾。
不過,只要見到巧玲和老高,他滿腔的憂愁和憋屈,就瞬間融化了一大半。
可知人知面不知心,他把老高當成言無不盡的知己,老高卻將他看作任人擺布的冤大頭。
老高不僅背著他與吳香香偷情,還在丑事敗露后帶著吳香香私奔了。
氣憤的楊百順為了維護顏面,不得不帶著巧玲出發去尋找妻子。
途中,他認識了賣老鼠藥的老尤,與對方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他看老尤面善,又與自己聊得盡興,便絲毫沒有設防,還讓巧玲單獨跟對方待在一起。
誰知,老尤為了發一筆橫財,突然對巧玲動起了歪心思。
趁楊百順不在時,老尤拐跑了巧玲,將她賣到了山西省沁源縣。
楊百順火急火燎地四處尋找巧玲,但找了好幾個月都一無所獲。
一次次被「假至友」背叛,還不小心弄丟了「真知己」,讓楊百順萬念俱灰。
最終,他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傷心地,獨自坐上火車到陜西闖蕩。
人心難測,世事無常,這世間的愛與恨,合與分,往往由不得自己選擇。
陳奕迅曾在歌里懷念:
「被推著走,跟著生活流,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我們常常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以為自己遇到了一輩子的靈魂伴侶。
然而,時間會告訴你,絕大數人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過客。
他們或許會因為現實的變遷而與你漸行漸遠,或許會因為無情的背叛與你反目成仇。
信任和欺騙的糾纏,意外與不幸的降臨,隨時都會打碎你的情感寄托。
一旦你將所謂的知己,作為消解孤獨的靈藥,反而注定永遠都無法擺脫孤獨和落寞。
3
真正的靈魂伴侶,其實是你自己。
多年過去,巧玲在沁源縣長大成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她的二兒子牛愛國,同樣從小就沉默寡言,跟父母兄弟都不親近。
牛愛國長大后,在別人的介紹下,跟紗廠女工龐麗娜結了婚。
誰知,兩人婚后語不投機,感情也漸漸淡漠,日子過得毫無滋味。
龐麗娜長期住在單位宿舍,十天半個月都不著家,還出軌了婚紗店老板小蔣。
牛愛國不知如何處理婚姻危機,便去找幾位聊得來的朋友拿主意。
有人勸他好好哄著妻子,有人勸他干脆晾著妻子,也有人勸他千萬別失婚。
甚至,還有人將他要ㄕㄚ小蔣兒子的酒后胡言傳了出去,在城里掀起軒然大波。
本是受害者的牛愛國,一下子成了眾矢之的,只好跑到河北避風頭。
在那里,他認識了有夫之婦章楚紅,兩人因為有說不完的話而走到了一起。
然而,當章楚紅提出,要他帶自己私奔時,他再次陷入了猶豫。
他沒有認真思考自己和章楚紅的關系,又聽了一位朋友的建議,不打招呼就離開了章楚紅。
隨后,他回到家鄉,遭遇了接二連三的變故。
先是他的母親巧玲病重去世,臨終前遺憾未能聯系上自己的繼父楊百順。
后又是他的妻子龐麗娜再次出軌,拋下這個家,與情夫私奔了。
心亂如麻的牛愛國,決定借著幫母親完成遺愿的名義,到沒有人認識的地方散散心。
他收拾好行裝獨自上路,出發去延津縣打聽楊百順后人的下落,輾轉從山西到河南再到陜西。
漫長又孤獨的旅程,陌生又新鮮的環境,讓他變得異常強大和冷靜。
他不再祈求外界指點迷津,而是把所有想說的話,都放在心里反復琢磨了好幾遍。
最終,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放下被妻子背叛的痛苦,去找回自己真心喜歡的章楚紅。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牛愛國一樣,習慣從他人的語言中找尋力量。
但這世上,沒有誰能幫得了你,你只能在獨處中悟透生活的真相。
正如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所說: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一路走來,我們看似呼朋引伴,熱鬧非凡,卻依然時常感到孤獨又空虛。
那是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真正懂你。
再親密的伙伴,也難以真正體會你的所愛所怨;再默契的知己,也無法徹底了解你的所思所想。
你只有脫下偽裝,放下怯弱,學會在喧鬧的世間堅定獨行。
真切地聆聽內心的聲音,勇敢地剖析自己的靈魂,才會探索出你想要的答案。
4
《一句頂一萬句》中看似跌宕起伏、繞來繞去的故事,無非是想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哪怕你踏破鐵鞋,也找不到永遠靈魂相依的對話者。
渴望從他人身上得到安慰,企圖靠他人幫忙化解麻煩,終究只能收獲一場場失望。
真正清醒而強大的人,絕不會一碰到委屈,就要四處傾訴;一遇到難處,就想找人依靠。
他們明白: 只有一時同路的萍水之交,沒有一世相依的靈魂伴侶。
世間之事紛亂無常,只有你能拯救自己于水火,陪伴自己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