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三跪九叩的登基大典,一個沒有黃袍加身的「關門皇帝」,一個為復辟帝制枉顧老友心聲的野心家。
終于在民國四年底,頂著他那油光锃亮的大腦袋坐上了龍椅, 卻僅在位83天便下了台。
大廈的崩塌總是轉瞬即逝的,在退位之后不久,這位皇帝便 驟然離世!
(圖/袁世凱)
他就是袁世凱——
一個民國登基的皇帝、一個人人喊打的「民賊」。
那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執意登位,報應不爽?
(圖/袁世凱)
袁世凱登帝,是自愿的嗎?
提到袁世凱,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中都是「竊國賊」、「暴君」等負面的言論形象,
但事實上他是我們泱泱大國的歷史中 最具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他有出色的軍事能力,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便是由他親自督練的「天津陸軍」作為原班底,
在亂世之中一步步擴展形成的,當時的清廷、革命黨無不為之顫抖;
他還是政治家,比起孫中山的正面形象,袁世凱雖背負著「竊國賊」的頭銜一條路走到黑,
但其中也不乏對中國近代化的顯著貢獻,例如統一銀幣等。
可能就是因為他有這樣翻云覆雨的能力, 才在1912年12月力排眾議地決定復辟帝制,一舉成皇。
(圖/1913年12月23日袁世凱舉行傳統祭天儀式)
人心對名望的渴求與貪婪,在登上權力巔峰之際便暴露無疑,袁世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明明在與共和主義談判的過程中,他理解了百姓們對君主制的厭棄與對推翻腐敗清朝的渴望,
甚至還根據這種「民心」和孫中山簽訂了盟約。
卻依舊人心不足,在做了「終身大總統」之后,還想當皇帝。
此等野心,難怪當時孫中山一改對袁世凱「民國之友」的評價, 怒不可遏地斥責他為「獨夫民賊」,
并公開譴責袁世凱擅自毀約,自己獨裁司法,這行為和強盜也沒有兩樣,是壞得沒有盡頭的惡賊。
(圖/袁世凱)
但有人說,袁世凱 一開始是沒打算稱帝的,畢竟他除了皇帝的頭銜,手握的權柄與「皇帝」是無二的。
但 他的大兒子袁克定卻一直特別想自己的父親可以成為皇帝, 那樣自己便是太子。
于是,袁克定毅然決定在當時熱賣的《順天時報》上做手腳, 營造出一種民眾都期許著袁世凱登位的氛圍。
從而使每日讀報的袁世凱,不得不考慮到這個想法。
(圖/袁世凱)
但這種說法,我并不認可。 俗語有云:「空穴不來風」,若是心中一點歪心思都沒有,怎麼會被兒子這麼拙劣的手段所挑撥呢?
不過無論真相如何,在他決定登基稱帝的那一刻, 就注定了他會因為民怨憂憤成疾,在短期的在位后,像是急火攻心般驟然離世。
(圖/袁世凱)
袁世凱身體已被掏空
對于袁世凱是怎麼死的,官方說法是 因為尿毒癥不治身亡,時年57歲。
眾所周知, 尿毒癥就是慢性腎衰竭,這與外傳袁世凱驕奢淫逸,年輕時便時常尋花問柳,一共娶了九房姨太太的花邊新聞不謀而合。
加之, 他是個十分相信中國傳統醫學的人,當時有人建議讓西醫幫他治療,他卻一口拒絕,不相信西醫的時效性,也導致他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最后因病而亡。
(圖/袁世凱)
袁世凱稱帝后自覺羞愧
除開病故,還有一種說法也流傳甚廣,主要得益于各種典籍的記載。
比如黃毅在《袁氏盜國記》中說:
因為人心怨懟,袁世凱體面無存,他顧后思前,覺得非常愧疚,所以郁郁而終。
再如《袁世凱全傳》中描寫道:
「羞愧、憤怒、怨恨、憂慮之心理循生迭起,不能自持,久之成疾」。
這兩本引經據典的書中都不約而同地談論到袁世凱的死亡是因為民聲沸騰、心如油煎, 于是,氣死了!
(圖/袁世凱)
其實仔細想想這也合情合理。
當時袁世凱稱帝,分封群臣,他不愿讓平日舊友稱臣,便大肆重改禮法,
分出舊侶、故友、耆碩三類名號來代表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親王, 可以享受不臣之禮。
(圖/袁世凱)
了解一點兒袁世凱發家史的人應該都不會對 段祺瑞和黎元洪這兩個名字陌生,
他們可謂是袁世凱的左膀右臂,卻在這場親王的冊封大典上未曾露面,身體力行地 表示對袁世凱稱帝決定的反對。
不久后,當初支持袁世凱的蔡鍔和唐繼堯等人也開始反對他,甚至在云南 宣布起義, 徹底展開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
(圖/袁世凱)
親友們的紛紛背叛,之前的民心所向也都化為泡影,
袁世凱怎能不氣?又怎能不懼呢?
他懷著悲憤地心情決定退位,卻不料各省的起義部隊并沒有停止軍事行動,反而接連響應,
就連日本也開始進行 「倒袁」活動來扶持親日的中央政府。
(圖/袁世凱)
今日這種眾矢之的的情況,皆是因為袁世凱當初一時的名欲熏心,他如坐針氈、萬般悔恨,終日憂心忡忡, 在退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撒手人寰了。
離世之前,他還在追悔莫及地嘆道: 「他害了我啊!」
這句話中的「他」,沒有人可以準確說是誰,但這句話終究能表明袁世凱在死前扼腕興嗟的畫面。
(圖/袁世凱的女兒 袁靜雪)
多年之后,他的女兒袁靜雪寫了一本書——《我的父親袁世凱》,
對于父親的死亡,書上是這麼描述的:
「內外交攻,氣惱成病而死!」
在后世很多年里,袁靜雪這一說法都被認可, 短短的十個字便說盡了袁世凱死前內心的壓抑與這一結果的必然性,可謂精辟。
關于袁世凱的死亡,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