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長大後變壞的孩子,並非偶然,小時候就有徵兆

happy 2022/11/18 檢舉 我要評論

每每看到問題少年相關的視訊,就會忍不住擔憂,若是自家孩子長大後變壞,該怎麼辦呢?成長路上,有太多的變數,小時候乖巧靦腆的孩子,長大後也有可能會出其不意。也正如此,在育兒問題上,父母都格外嚴謹,生怕出錯。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就隱藏著他未來的樣子,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或許會有父母反駁,覺得孩子年齡小,所以才會表現的不是很好。等到他們長大後,明白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會變好。

可事實恰好相反,小時候的無知無畏,可能會做一些錯事,但往往都屬于無心之失。可若是父母沒有好好的引導,任由孩子自由發展,那他長大後再繼續這些錯誤,就一定是有意而為之,也就是故意的。

1、沒有同理心

不知道是被父母慣壞了,還是大環境的影響,有些孩子特別缺乏同理心,甚至連小動物都會欺負。生活中,他們喜歡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也喜歡做一些不顧他人感受的惡作劇。

說到底,這些孩子都是缺乏同理心,從來都是我行我素,完全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悲催的是,父母喜歡用「孩子小」和「不懂事」為藉口,來掩蓋他們的錯誤行為。也正是父母的偏袒,讓他們內心種下「醜惡」的種子。

2、小偷小摸

從小就有偷摸的行為,甚至還以為炫耀,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類孩子,他們很喜歡占便宜,從小就樹立錯誤的價值觀,長大後會做出更多違反道德底線的事情。 簡單來說:小偷小摸的孩子,他們長大後違反亂紀的可能性很大。

到了青春期,他們就會和所謂的「兄弟」混在一起,大家聚集在一起,經常做一些「雞鳴狗盜」的事情。說真的,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幾乎每個地區的街上,都有一群這樣的孩子存在。

3、情緒管理能力差

動不動就發脾氣,完全沒有辦法管控自己的情緒。說起這類孩子,父母真心覺得頭大,只能「忍氣吞聲」的跟他們對話。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管控不了,孩子長大後脾氣會更急躁,很容易出現暴力傾向。

不如意就發脾氣、摔東西,甚至對身邊人動手。 試問:誰願意和這樣的孩子相處呢?長大後,他們的壞情緒不僅會影響自身,而且還會影響周圍人。

若是發現孩子身上存在這些行為,父母真的要提高警惕,早早開始防患。沒有生來就惡貫滿盈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是後天父母教育,以及環境影響才變壞的。因為一開始,他們都是不諳世事的嬰兒,就像白紙一樣的單純。

1、教會孩子明辨是非

擔心孩子長大後變壞,那就從小告訴他們何為壞?何為好?只有做到心中有數,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三觀,才能在心中埋下善良的種子。不管生活的節奏有多快,都要抽出時間告訴孩子:所有錯誤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是非觀,是決定孩子未來走多遠的重要因素。若是連是非都分不清楚,即便孩子在優秀,也無法走的太遠。

2、關注孩子的朋友圈

從好孩子到壞孩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從壞孩子變成好孩子,真的有些難如登天。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很多人,若是不小心和壞孩子相處,那他也可能成為同樣的人。

所以說,要關注孩子的交際圈,利用「孟母三遷」的精神,替他篩選優秀的朋友。只有和優秀的人同行,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3、給予孩子更多尊重理解

偶爾,孩子也會犯錯,也會做出很多讓父母生氣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去訓斥或責罰他們,而是給予基本的尊重,聽聽孩子的辯解。很多時候,父母看到的並非事實本身,相較于結果來說,其實過程反而更重要一些。

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真的會讓孩子減少叛逆。因為和平共處的過程中,孩子已經把父母當做朋友,而不是假想敵。

寫在最後:那些長大後變壞的孩子,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到位、陪伴不到位,才讓他們如此叛逆。若是不想承擔這樣的後果,那一定要謹記「教育要趁早」的原則,早早像他們灌輸正確的是非觀念。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