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可以說是個反派人物,他在袁世凱稱帝時功不可沒,之后又和日本人不清不楚。但是在那個比女人多的混亂時代,他是唯一一個只愛原配不娶妾的人。
閻錫山與夫人徐竹青的婚姻雖然也是父母之命,但是當閻錫山第一次見到徐竹青時,就深深的愛上了她,當時的他才剛剛15歲,徐竹青比他大6歲,或許他們前世就是夫妻,兩人居然一見鐘情。
之后雙方父母為他倆舉辦了熱熱鬧鬧的婚禮,婚后兩人相敬如賓,恩愛無比,閻錫山從未對夫人發過火,盡管小夫妻日日黏在一起,可徐竹青的肚子卻不爭氣,一直沒有動靜。為了早日懷上孩子。
徐竹青偷偷的服了許多不孕的偏方仍然無濟于事,閻錫山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他帶著妻子去大醫院檢查,誰知不查還好,一查之下竟得知自己終身不能懷孕。
徐竹青聽完這個結果不亞于晴天霹靂,她傷心的哭個不停,看著妻子傷心落淚,閻錫山便安慰妻子,反正我不會在乎的,我會一輩子對你好的。閻錫山接受過新思想,又留過學,因此他在內心并不是很在乎能不能延續香火。
雖然1912年中華國民政府成立后,推翻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提倡一夫一妻制,但是許多陋習還是根深蒂固的,比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倘若女子不能為其夫開枝散葉就會遭到婆家的嫌棄。
因此閻錫山的父母就嫌棄徐竹青不會生育,閻錫山又是家中的獨苗,萬一斷了香火那不成了閻家的罪人,于是他的父母把閻錫山一頓臭罵,稍帶著把徐竹青也給罵了,說她是不會下蛋的公雞。可是閻錫山并沒有因為父母的責罵冷落妻子。
兩人仍然是恩恩【愛☆愛】出雙入對,可是閻錫山的岳父也看不下去了,他覺得女兒誤了閻家的香火,于是勸女兒為閻家著想,要勸丈夫納妾,殊不知正是徐父的規勸,葬送了女兒的終身幸福,最終孤獨寂寞而死。
1914年在岳父徐一敬的安排下,閻錫山答應了納妾,并事先立好了規。按照傳統納妾習俗,女方若是同意嫁入夫家,姓氏雖隨正房夫人姓,二人結為姐妹。于是一位叫許蘭森的女子改名徐蘭森嫁給他做妾室。
1914年閻錫山與小妾徐蘭森結婚,新婚之夜時,閻錫山在妻子的催促下去了小妾新房。但是他對小妾說得第一句話便是:你只管生孩子,我所愛的只有夫人。孩子生下來后叫夫人為媽,叫你為姨。
而當時的徐蘭森只是一個14歲的窮苦人家的孩子,她又怎能反抗呢?好在徐竹青并不為難小妾,閻錫山還是日日陪伴發妻,并不在小妾房中留宿,三人倒也相安無事。徐蘭森為閻錫山生了6個孩子,孩子生下來后都由徐夫人撫養。
徐夫人也視孩子如己出,徐蘭森看見孩子們親熱的叫徐夫人媽媽時,心里也是酸酸的。雖說是事先說好的,可那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她又怎能不心酸呢?但是卻苦于沒有機會對孩子們表白。
1930年閻錫山在中原大戰中慘敗,徐蘭森帶著兩個兒子隨閻錫山逃到大連,徐夫人留在老家照顧公婆。而當閻錫山再次回到老家時,兩個兒子居然叫小妾為媽媽了,徐夫人這一下可不樂意了,不是說得好好的,為何孩子們都改口了呢?
徐竹青便去找閻錫山討個說法,可是閻錫山因為工作不順心,正在心煩。當徐竹青責問孩子們為何改口時,他卻說道,她本來就是孩子的親媽,叫她媽有何不對呀?閻錫山的話讓她無話可說,只有打落牙齒和血吞。
她委屈的跑回自己的房間哭得像個淚人兒,從那以后她和閻錫山分居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給小妾去打理。雖然她不管事了,家里人也沒有人敢為難她,而且閻錫山也覺得是自己愧歉了她,經常讓小妾和孩子們去她房中請安。
徐蘭森管事沒幾年也因病去世了,她的6個孩子活下來的只有3個,在抗戰時期閻錫山把孩子都送到國外去了。小妾死后,閻錫山再也沒找小妾,雖然徐竹青直到她死前一直都和他分居,但是閻錫山對她還是呵護倍至。
1949年蔣介石到達寶島,他和妻子也去了寶島。盡管兩人還是分居,但在閻錫山死前徐竹青還是答應死后與他合葬。閻錫山對徐竹青的愛本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可是卻因為過不了世俗的傳宗接代這個坎,最終還是讓愛妻受傷,以致于終身分居。
但愿來生他們能再續前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