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是那些,認為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塵埃落定》,是一部很特別的作品,它通過幽默活潑的語言,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阿來是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被稱作快餐文化時代捍衛嚴肅文學的價值和體面的守候者。
他在藏區長大,其作品從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創作方法的借鑒,再到語言的運用,都受到了藏族文化的深刻影響,都體現著一種藏族精神。
小說的主人公是麥其家的「二少爺」,是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漢族太太造成的傻兒子。
這個傻子二少爺出生三個月,還不會對任何呼喚做出反應,父親讓他笑一笑,他一咧嘴,一汪涎水就從嘴角掉下來。
土司太太看到兒子這樣子,淚水止不住地流,奶水就干了,她干脆說:「這樣的娃娃,叫他餓ㄙˇ算了。」
長到十三歲,他才開始有記憶,動不動就大哭大鬧,每天醒來思考的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來?
麥其家上上下下都認為他是個十足的不聰明,侍女桑吉卓瑪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不聰明!」
但是,就是這個表面上傻乎乎的二少爺,他的所作所為,卻讓許多聰明人自愧不如。
正如小說中所說的:
「這樣的人往往有更高的眼界,能決定許多聰明人的命運。」
所以,能夠讀懂土司家的這個傻少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聰明人。
十三歲那年,傻子二少爺喜歡上了他的侍女,十八歲的桑吉卓瑪。
卓瑪美麗又奔放,成了傻子成人的啟蒙者,而傻子少爺對卓瑪也是情有獨鐘。
一個是至高無上的主子,一個是地位卑賤的奴才,他們的愛情終究不會有結果。
而且卓瑪對少爺,也僅僅是奴才對主子的恭敬和順從,她已把終身托付給了銀匠曲扎。
傻子少爺盡管有萬般不舍,還是依從卓瑪的心愿,把心愛的姑娘,賜給了曲扎。
在卓瑪懷孕的時候,他對曲扎說:
「告訴卓瑪,讓她生兩個孩子,我送給每個孩子五兩銀子,讓他的父親給他們各打一個長命鎖。」
傻子對卓瑪,對奪去他心愛姑娘的曲扎,都表現出難得的理解和包容,既然不能得到,那就成全他們吧。
之所以這樣做,除了不想為難自己所愛的姑娘,還因為他懂得,卓瑪不屬于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應該放手。
成年后,二少爺又遇上了茸貢土司嬌艷的女兒塔娜,塔娜風情萬種,讓他一見傾心。
可很快發現,塔娜愛的只不過是他的權力和救命的糧食,成了他妻子后的塔娜,竟然先后和他的哥哥以及白人漢族軍官、汪波土司曖昧不清。
二少爺傷心憤怒之后,還是表現得真像一個傻子那樣平靜,「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別說是一份情感,就是最寶貴的生命,當它不屬于自己的時候,他也會坦然地對仇人說:「來不及了,動手吧!」
當塔娜被拋棄再回到傻少爺身邊時,少爺卻說:
「要是一個東西人人都想要,我也想要,要是別人不要,那我也不要了,就讓她自己呆在屋子里滿慢慢老去吧。」
對待一段不愉快的感情,快刀斬亂麻,既不讓它傷害自己,也不讓它成為自己的累贅,這是許多聰明人做不到的。
而他的父親,那個有錢有勢的土司老爺,在這方面并不比他的傻兒子聰明。
麥其土司垂涎于查查頭人的太太央宗的美色,而查查頭人又不愿意拱手相讓,他就派頭人的管家多吉次仁去ㄕㄚ了查查。
央宗到手了,麥其每天和她在罌粟地里打滾,太太和少爺們實在看不下去,又把那個背叛主子的多吉次仁ㄕㄚ了。
結果多吉次仁的兩個兒子,從此走上了復仇之路,而麥其土司也過上了戰戰兢兢的生活,兩個少爺最終也葬身于復仇者的刀下。
這位自視甚高的麥其土司,從來就沒想過哪些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即使到了老年,因為土司的位子和大少爺還爭了個你ㄙˇ我活。
為了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到頭來傷害的只有自己。
這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李敖說過: 「愚蠢的事都不是傻瓜做的,而是聰明人所為。」
這句話,可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
其中有一個回答我非常贊:與人為善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
古人云: 與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與人為善,與己為善。
傻子少爺從小和那些被太太稱作「牲口」的小奴才打成一片,使他的心也變得柔弱。
跛子管家曾經對他說:「你對下人太好了,這不對,不是一個土司的做法。」
他反問:「我為什麼要像一個土司?」
由于黃特派員帶來了罌粟種子,麥其的土地上就長出了白花花的銀子,使麥其成了當地最富有的土司。
其他土司也紛紛在自己的土地上種上了罌粟,這種東西就在這里遍地開花了。
這時,傻子少爺提前看到了危機:如果每個土司的土地上都種罌粟,那麼糧食哪里來?
麥其土司聽從了二少爺的建議,在其他土司紛紛播種罌粟的時候,在自己的地里種上了糧食。
糧食大豐收,而其他土司的鴉片卻沒有了銷路,成千上萬的人們變成饑民。
麥其家豐收的玉米多得把倉庫都擠破了,這時傻子又提出一個建議:免除百姓們一年的貢賦。
父親終于知道傻子還不是太傻,就把他和哥哥一起派到邊境上去守護豐收的糧食,也借機考察一下兩個少爺的能力。
在往邊界的路上,許多饑民跟在他們隊伍的后面,傻子少爺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叫人去給他們送些食物。
接受施舍的饑民都說,麥琪家的二少爺是位仁慈的少爺。
拉雪巴土司:「這個聰明的傻子,是麥其家最有善心的少爺。」
二少爺到了北部邊境,發現無數饑民圍著麥其家裝滿麥子的堡壘繞圈。
少爺叫廚娘卓瑪帶著十個人架起十口炒鍋在院子里炒起了麥子,麥子那誘人的香氣飄到原野上,那些饑民被這香氣熏倒了。
等他們醒過來,發現身邊多了一坨炒熟的麥子,然后他們吃下麥子,走了。
管家看到這一切,對少爺刮目相看:
我要說老實話,你也許是個傻子,也許你是天下最聰明的人。
不管怎樣,我都是你的人了。
一把麥子征服了老管家的心,也征服了千千萬萬饑民的心。
最后拉雪巴土司領地上的幾千人都投奔到了麥琪的統治之下。
傻子不是用槍炮而是用他的忠厚和仁慈,征服了其他土司土地上的臣民。
這就叫不戰而屈人之兵吧。
而他的哥哥,那個未來的土司,在南方邊界試圖用武力征服那里的土地和百姓,結果以慘敗告終,他像一只驚弓之鳥逃回麥其的寨子,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傻子知道,對于饑民來說,一把麥子,勝過長槍大炮,一顆善心,勝過千軍萬馬 。
而這個道理,是聰明的大少爺絕對想不到的。
傻子少爺是真正的智者,他懂得以柔克剛,以弱克強,用慈悲之心去擁抱天下,所以他得到了他聰明的哥哥永遠得不到的東西。
世界上最強大的不是暴力,而是人心,是善意和仁慈,傻子懂得,聰明人未必懂得。
《塵埃落定》中最經典的片段:
上天讓我看見,讓我聽見,讓我置身其中,又讓我超然物外。
恰恰因為二少爺傻,使他總能跳出當下的環境,以旁觀者的眼光,看見局內人看不見的東西,懂得局內人不懂得的道理。
當其他土司紛紛跑來討要罌粟種子時,土司和大公子一致反對不把種子給任何人。
只有二少爺知道:種子不是銀子,那東西在地里會被風吹過去的。
當大少爺ㄕㄚ掉汪波土司派來的偷種子的人,答應把頭顱給他的主人送回去的時候,儼然是一副勝利者的姿態。
只有二少爺看出了ㄙˇ者臉上那譏諷的微笑,原來在他的耳朵之中已裝入罌粟種子,大少爺通過送賊人的頭顱,就把種子送給了汪波土司。
當其他土司紛紛種罌粟時,二少爺建議麥其土司種玉米,秋后罌粟沒有銷路,而麥其家的糧食卻價值倍增。
當聰明的大少爺,不斷地用武力與人結怨,在權力爭斗與欲望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的時候,二少爺卻聽從叔叔的建議,開辟邊界市場,輕松贏得人心。
大少爺喜歡戰爭,來顯示他作為土司繼承人的英勇無畏,而二少爺知道,歷史上任何一個土司都不是靠戰爭取得最終地位。
大少爺喜歡女人,而二少爺卻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也不要。
麥其土司曾經這樣評價兩個兒子:
聰明的兒子喜歡戰爭,喜歡女人,對權力有強烈興趣,但在重大事情上沒有足夠判斷力,而有時他酒后造成的傻瓜兒子,卻顯得比任何人都聰明。
到最后,就連那個聰明的大少爺都對傻子弟弟說:「你不是傻子,是那個漢族女人讓你裝傻。」
而二少爺卻堅持:「我就是傻子。」
他還說:
「聰明人就像山上那些永遠擔驚受怕的旱獺,吃飽了不好好安安生生地在太陽下睡覺,偏偏這里打一個洞,那里拉一泡屎,要給獵人無數障眼的疑團,可到頭來徒勞枉然。」
而二少爺就沒有這些擔心,女人不是我的我不要,權力不給我我不爭,再多的財富我不搶。
我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傻子而已!
柏拉圖說: 「最聰明的是那些像蘇格拉底那樣,認為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傻子二少爺就是這樣的人,自己認為自己是傻子,從來也不讓別人認為他聰明,一切看淡,凡事不爭,活出了一份美好和灑脫。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聰明人為了一份無望的感情耿耿于懷,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而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呢?
讀完傻子的故事,我們應該明白,這個傻子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真正的聰明人,應該與世無爭,該放下時就放下;
真正的聰明人,應該與人為善,對需要的人獻上寬厚和仁慈;
真正的聰明人,在任何環境下,都應該謙遜平和,怡然自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