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態:知足,獨處,自洽

小柚子 2023/08/30 檢舉 我要評論

楊絳說過:「最美好的人生,是不索取、不攀附、不低眉。卻能活得最恬靜、最雅致、最坦然。」

人生短短數十載,轉瞬即逝,

每個人的一生,追求的不過是簡單幸福的生活狀態。

人生如逆旅,時常經風雨。

何為人生最好的狀態,無非是知足,獨處,自洽。

知足

俗話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活在世上,要想知足,首要的是懂得看淡一切。

太多的煩惱和瑣碎都是因為我們把一切看的太重要,看的過于執著了。 

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捫心自問,這一切似乎沒有這麼重要。

追名逐利,為得不到的而悵然,為已經失去的而懊惱,還不如把握當下。

塞翁失馬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要看淡事物,保持平常心,懂得知足。

一個人如果只是不滿足現狀,不知足當下。

只是一味地這山看著那山高,眺望著別人的幸福,那麼他將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未來。 

沒有不幸福的生活,只有不知足的心態。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獨處

《百年孤獨》有這樣一句話:「孤獨原本是人生常態,生命中曾有過的所有絢爛,都將用寂寞償還。」

事實上,許多人將孤獨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孤獨就是痛苦、孤寂與無趣,甚至將孤獨與缺乏社交技能劃上等號。

但是,「離開是正常的,孤獨才是生命之常態。」

季羨林早年留學途中遭逢二戰,歸鄉之路被戰火阻隔,不得不客居異鄉,一住就是11年。

他如此形容那段時間孤獨的自己,「無家無國,無可依傍。」

從幼年寄人籬下的成長、少年孤身一人的求學,及至後來動蕩時局所導致的漂泊經歷,季老的一生并不順遂,常常與孤獨為伍。

但是,面對人生的孤獨與磨難,季老以平和的心境和豁達的胸襟去面對,他努力求學、認真,最終成功。

人的孤獨感與生俱來、無法消除。

我們能做的,不是與孤獨激烈對抗,亦無需舉手投降,而是找到自己與孤獨合適的相處方式,喧囂時盡情享受,孤獨時欣然接受,為靈魂的生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供養,讓內心充滿力量。

自洽

自洽,從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自我融洽,自相一致」。

一個自洽的人,能夠客觀地審視自己,評價自己,接納全部的自己,自信坦然地,面對跌宕起伏的生活。

無論處于何種境遇,都會努力讓自己處于內在舒適的狀態中。

厭惡壓力,就去琢磨一下壓力的來源是什麼,壓力來了如何拆解和應對,壓力之下要注意不要犯哪些常見的錯誤。

享受掌聲,那就去努力奮斗,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深耕,迎難而上,開出屬于自己的花朵。

認識并接受自己的特質,從自己出發,做一事有一事的收獲,過一日有一日的長進。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