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一首詞,詩意化禪境,告訴你什麼是人生最高境界

哒哒哒 2023/09/04 檢舉 我要評論

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他在文學、書法上的造詣,世人皆知。而他在佛教禪宗中的修為,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

有一年他經過戎州(今宜賓市),登臨高處欣賞風景,見江上漁翁垂釣,想起自號煙波釣徒的唐代詞人張志和。

張志和以《漁歌子》名動天下,凡是讀過中國詩詞的朋友無不熟悉這首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中國的傳統文人,深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進則居廟堂致君堯舜,退則處江湖逍遙自在。這首詞就表達出中國傳統文人,處江湖之遠時,逍遙自在的理想生活。所以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深愛。

黃庭堅也不例外。

《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此詞前面的自序,說明了寫這首詞的緣起。表達了他心中想效法張志和(即金華道人)的「漁父家風」(即張詞中表達出的文人理想)。

此詞一開始,就是一開闊大境界。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

一波動,萬波動,此語深藏無限玄機。

既是描寫湖面的水波涌動,又有一種人生哲理意味在內。而在一碧萬頃,波光粼粼之中,一漁翁,一鉤絲,浮游其上,安然不動,悠然置身天地之間!

空靈,灑脫!

「金鱗正深處,千尺也須垂」。魚翔深底,靜藏水中,漁翁垂絲千尺,心無他念,專注感受到水下釣鉤動態。

所有的塵世煩惱,所有的紅塵紛擾,此刻一概離他而去!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魚兒猶豫不決,遲遲不愿上鉤。而漁翁則閉目凝神,不在乎所得,只享受此刻心與魚游的垂鉤之樂。

不執著,無執念,享受當下逍遙自在這一刻!

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太多的欲望,太多的目標,執著于得失,執念于成敗,卻常常不知享受當下人生的快樂!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不問所得,隨遇而安,獨釣江天、泛跡五湖任心漂泊而不問其所至。

但覽江山如畫,唯有心靜似水,眼前青山滿目,載著一船明月而歸。

此時此刻,詩境化禪境,凡境入圣境。

淡泊、寧靜、自在、逍遙——

這不單單是張志和、黃庭堅的理想人生,不也是我們蕓蕓眾生的理想人生嗎?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