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伍爾夫曾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一座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今天給大家分享毛姆享譽最高的長篇小說—— 《月亮與六便士》。
這里有你我生活中真實的縮影與寫照。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之作,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經久不衰。
小說主要講述了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放棄安穩生活,追尋夢想的故事。
初讀時被思特里克蘭德的堅持折服,再讀時卻被「倒霉蛋」施特略夫吸引。
施特略夫為人善良,待人熱情,吸金能力強;對妻子關懷備至,對朋友仗義相助。
妥妥的一個「好人」,最后卻落得了妻子背叛,朋友唾棄的下場。在這個凄慘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讀懂了施特略夫,便會明白熱情如水,過滿則溢。
熱情很貴,請別浪費
施特略夫是一個畫家,三十左右歲便已沒了頭髮。
矮胖的身材,加上淡得幾乎看不出來的眉毛,整體看起來就很好笑。
他的畫作很蹩腳,但卻總能賣得出去,賺回不少錢。
同行們對他不屑一顧,挖苦和嘲弄的同時,又不斷向他借錢。
盡管得不到別人絲毫謝意,但他依然有求必應,每次都幫他們「度過難關」。
施特略夫對作者很感激,因為作者從來不嘲笑他。
所以當作者來到巴黎,突然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又驚又喜。
當得知作者已經安頓好住處后,他便一直責備作者沒有提前讓他知道。
不然的話,他會幫忙找一個更好的住處,作者也就不用浪費錢買家具了。
在他看來,作者沒有讓他幫忙是很不夠朋友的。他對所有人都很好。
盡管思特里克蘭德初次到訪就跟他借錢,之后還經常讓他顏面掃地。
在圣誕節到來時,施特略夫依然擔心思特里克蘭德會跟他一樣,無法忍受節日里的孤獨和凄涼。
可是以思特里克蘭德的個性,對于這些他根本就不在乎。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很多人都傾向于主觀臆斷他人的想法和需要,覺得在自己身上適用的感情和投資,一定也適用于他人。」
正如施特略夫,他總是一廂情愿地認為,別人和他有同樣的想法,以為別人需要他的幫助,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人間失格》中說:「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機率。」
當一個人無條件地對別人好時,便會失去自尊。而當對方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這種好時,他們并不會珍惜。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一味地臆斷別人的想法,把什麼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
否則即使幫助了別人,也得不到相應的尊重。 熱情很貴,請別浪費。
太過熱情,是一場災難
盡管思特里克蘭德的羞辱,時常讓施特略夫痛不欲生。
但施特略夫卻依然放下芥蒂,帶著作者一起去邀請他過圣誕節。
當他們找到他時,發現他已病入膏肓。在說服強烈反對的妻子后,施特略夫把思特里克蘭德接回了家。
經過施特略夫和妻子的精心照料,思特里克蘭德好了起來。
三個人在一起生活了幾個星期后,施特略夫發現他倆的關系不太正常,便提議讓思特里克蘭德離開。
沒想到妻子堅持要跟著他一起走,并聲稱已經愛上了他。
考慮到思特里克蘭德的住處太過簡陋,擔心妻子會受苦,施特略夫便把畫室留給了他們。
之后施特略夫一直向妻子表示,自己愿意一如既往地為她做任何事情。
他的態度是真誠的,猶如當初妻子被人欺騙后一心求ㄙˇ時,他毫不猶豫地用婚姻拯救了她。然而妻子卻一直保持冷漠,還在他不斷表忠心時,鉚足渾身的力氣送了他一記耳光。
好景不長,思特里克蘭德很快就厭惡了施特略夫妻子的束縛,選擇離開。
施特略夫妻子心如ㄙˇ灰,最終服下草酸,撒手人寰。
諷刺的是,即使在妻子離世,再次見到思特里克蘭德后,施特略夫居然還能原諒,甚至想要帶他一起去荷蘭。
但是思特里克蘭德不僅沒有絲毫歉意,反而還說出「那個可笑的矮冬瓜就愛服侍別人,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無情的話。施特略夫所有毫無保留的付出,看起來像是一個笑話。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后,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人與人之間,并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會記得你的好。
對于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沒有底線的熱情,只會給他們提供傷害自己的機會。
有句話說得好:「你若真敢好到毫無保留,別人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當熱情太過泛濫時,注定會是一場災難。
好的關系,要有界限感
在巴黎再次遇到思特里克蘭德,是作者的意外驚喜。
之前他還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班時,作者就見過他。
后來他來到巴黎,在他妻子的委托下,作者還來詢問過他拋家舍業的原因。
雖然思特里克蘭德說話很犀利,但是對于作者,他卻一直很留面子。
有一次,他跟作者提出要借五十法郎,這讓作者很是意外。
經過一番調侃后,作者并沒有把錢借給他,還讓他自己支付了當日的ㄐ丨ㄡˇ錢。
在說了一句「去ㄙˇ吧你」之后,思特里克蘭德離開了。
這次拒絕并沒有影響到他們的關系,再次見面后,思特里克蘭德依然像之前一樣跟作者聊天。
在施特略夫妻子離世后,盡管作者對他表現出了極度的厭惡,并直接告訴他「如果你還有點兒眼力的話,你應該能看出來我并不喜歡你」。
然而他非但沒有生氣,不僅主動要求到作者家里做客,還破天荒地邀請作者去欣賞他的畫作。
正如作者寫道:「對于那些不愿意理會他的人,他總是表現得十分熱情,這是思特里克蘭德的特點之一」。
不僅是思特里克蘭德這樣,大多數人也是如此。《紅玫瑰》里唱道:「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在一段關系中,一味地迎合,并不能收獲對方的真心,還會顯得自己一文不值。
唯有保持界限,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獲得平等和尊重。
《認知突圍》中說:「一個沒有界限感的好人,往往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最后浪費了自己的注意力,還很容易惹人反感。」對于別人的生活,我們無需過多干涉,不然只會自取其辱。
對于別人的請求,也不必做到有求必應,畢竟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好的關系,都自帶界限感。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施特略夫以滑稽的身份出場,最后又以悲劇收場。
可能到最后他都沒搞清楚,為什麼對別人那麼好,卻遭到如此下場。
正所謂「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太過熱情,只會讓人習以為常,覺得理所應當。
不僅失去了幫人的初衷,還會為自己的不幸埋下伏筆。
《小窗幽記》中寫道:「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
在對別人好的同時,別忘了留一些余地給自己。 只有好好愛自己,把自己當回事兒,才能不辜負自己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