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別把腳伸進別人的鞋里!朋友之間的終極相處之道

哒哒哒 2023/08/30 檢舉 我要評論

魯國國君喜歡飼養寵物,有一次,他很意外地獲得了一只從未見過的海鳥,于是將其視為自己最珍貴的寵物,不但安排了很多仆人照顧這只海鳥,還讓它住在太廟,享受最高等的待遇,并且按照國宴的標準提供食物。為了讓海鳥高興,魯王還為它安排了自己最喜歡的歌舞表演。可是,身處太廟的海鳥卻驚恐不已,三日以后絕食而亡。

這是莊子至樂中的一則寓意。《至樂》這個章節,主要是講「快樂」,海鳥的故事,旨在說明魯王所認為的快樂,并不是海鳥的快樂,魯王喜歡的美味佳肴,在海鳥眼中還不如草中的蚯蚓;讓魯王感到享受的歌舞喧嘩,海鳥卻十分畏懼,所以,魯王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對待海鳥,最終導致了海鳥絕世而亡的后果。

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但生活中總有很多像魯王一樣的人,認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別人也同樣會接受,特別是朋友之間,如果大家都將自己的標準套用到別人身上,就無異于把自己的腳伸到別人的鞋里一樣令人討厭。

莊子說:真正好的朋友關系,絕對不是形影不離,反而會永遠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彼此留出足夠的空隙。這和我們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咱們總是認為越是關系好就應該越是親密,因為在彼此都很了解的情況下,生疏和距離就會消除。真的是這樣嗎?來講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故事。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大家都知道,其中有一個很擅長音樂的人,叫嵇康。他和同為七賢之一的山濤是莫逆之交,兩個人經常通宵達旦地暢談人生,飲酒作賦。

司馬代曹以后,山濤得到司馬家族的重用。入朝做官以后,山濤經常思念嵇康,而且他覺得像嵇康這樣的人才不應該就此埋沒,于是多次寫信勸說嵇康入仕。

然而,嵇康根本無意進入仕途,更是對司馬家族非常抵觸,在沒有征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山濤卻擅自向朝廷舉薦,這讓嵇康非常惱火,一怒之下寫了篇流傳千古的雄文《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指的就是山濤,因為他字「巨源」。

在這篇文章里,嵇康說朋友之道貴在相知,夏禹不強迫伯成子高出山輔佐,從而成全他的氣節,孔子不向子夏借傘,是為了保留他的尊嚴,而我從來也沒有入仕為官的想法,但你卻非拉著我去,所以你對我并不相知,咱們也就沒有繼續交往的必要。

山濤與嵇康,曾是竹林七賢中關系最好的朋友,山濤做官以后,認為嵇康也應該向自己一樣走向仕途施展才華,結果惹怒嵇康,換來絕交的后果。

無論多好的朋友關系,都不能沒有邊界,更不能失去分寸,因為所有的感覺良好,所有的熟悉與了解,都只是你的主觀意識,只有保持必要的距離,才有可能彼此尊重。山濤勸嵇康入仕,就已經顯示出他對嵇康并不是真正的完全了解。

山濤未經嵇康同意擅自向朝廷舉薦,更是沒有分寸的魯莽與冒犯,不但使得嵇康一怒之下與他絕交,還讓嵇康因為拒絕出仕得罪了司馬家族而被陷害致死。

莊子說「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真正舒適長久的關系,是在保持距離的同時還能夠心有靈犀,朋友之間一旦打破安全距離,就會讓人疲憊壓抑,在親密的朋友,也無法容忍對方隨意把腳伸到自己的鞋子里去,同時我們也要記住,千萬不要拿著自己的尺,去丈量別人的生活,保持距離,懂得分寸,尊重彼此,別把腳伸進別人的鞋里,才是朋友之間的終極相處之道!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