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特點是充斥變化、碎片化、復雜化,所以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上一秒風平浪靜,下一秒也許就是雷雨交加。
前一天歲月靜好,隔兩天也許就是滿目瘡痍。
青年作家韋娜說 :「人生就像行走在海里的船,所有的經驗在海嘯面前都是空白。」
所以,這個時代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歸零的狀態,最好能做到每天歸零,隨時歸零。
001 你的經驗歸零了嗎002 你的付出歸零了嗎003 你的自我攻擊歸零了嗎004 你的不甘心歸零了嗎005 你的絕望歸零了嗎044 擁抱內心的小孩就是一次歸零
01
歸零代表人物——范蠡
范蠡本是楚國的一介平民,因不滿楚國政治黑暗,與文種一起投奔越王,被拜為大夫。後來,他與文種一同制定滅吳九計,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稱霸中原。
范蠡與文種便成為越國最大的功臣,被尊為上將軍,高官顯位,榮華富貴。但是在功成名就之時,范蠡卻毅然向越王辭行,越王為了挽留范蠡,先是承諾富貴,繼而威脅,然而范蠡最終還是辭掉了高官厚祿,將家產全部充公,離開了越國。這是范蠡第一次散盡家財。(文種最后被勾踐賜死)
離開越國后,范蠡來到了齊國,率領家人在海邊辛苦勞作,治理產業。他們墾荒種地生產糧食,還利用海邊的漁業鹽業資源,開展商業貿易。經過全家人辛勤勞作,只用了幾年時間,就積累了數十萬家產。
白手起家成為巨商后,齊王聽說他的才干,派人請范蠡進宮當宰相。范蠡連夜散盡家財與眾四鄰,連夜攜帶家人離開齊國。這是范蠡第二次散盡家財。
後來范蠡又遷居到陶,自稱朱公,四鄰稱之陶朱公,繼續率領家人重新創業,不久便再次成為當地首富,財產遠遠超過在齊國的時候,為當時天下首富。
有一年,天下大旱,幾乎顆粒無收,范蠡除了保留自己的生活必需,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拿出來布施給國人。億萬家產,一日蕩盡。這是范蠡第三次散盡家財。
02
母親兒子都淡定,歸零心態從容人生
三國時期的,東吳第一猛將是太史慈,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故事,我很觸動,分享一下。
當時時代是東漢末年,群雄四起,黃巾軍到處挑起戰事。孔融,就是我們熟知的「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當時被奸臣董卓嫉妒,礙于孔融是孔子的20世孫,采取借刀殺人的手段把孔融派到青州北海國去任國相。當時的北海國是黃巾軍活躍最頻繁的地區。
果不其然,黃巾軍包圍了北海城,眼見城墻被突圍。太史慈的母親和兒子太史慈說:你不在的時候,孔長官多次派人來探望,全靠他送來的東西,我才渡過難關。他與我家非親非故,對我卻比親友還好。現今他卻陷入困境,你要趕緊前去為他效力!」
于是太史慈告別母親,星夜兼程300里前往北海國拜見孔融,兩人同步了信息后,決定尋找平原國劉備搬救兵。于是太史慈一人騎一匹駿馬,左右又各帶一匹空馬,出城用計麻痹敵人,快速沖出重圍,射殺領頭追趕的幾名騎手后,換馬不換人,硬是在2天之內,來到了600里外劉備的官邸門前。
經過太史慈一番慷慨陳詞,劉備下令:遣關羽率精銳步兵2500人,趙云率鐵甲騎兵500人,火速馳援北海。
過程不再細說。黃巾軍散去后,孔融萬般感謝太史慈,對太史慈極為看重,說:「你真是我的忘年交啊!」并懇請能留下賜予高官待遇。
但是,太史慈并未在孔融手下依仗功勞坐享回報,反而很快就瀟灑告辭孔融回到老家。聽了兒子語氣非常平靜的報告,母親同樣也只有一句很淡定的回答:「我很歡喜兒子的做法。」不久,太史慈就下江南見老朋友去也,此后成為孫吳的名將,再沒有與孔融見面。
正是:
太史慈母子淡泊功利,太史慈信義篤烈,千里搬救兵救孔融,淡定媽生淡定兒,人性光輝隨處是,時刻歸零再出發。
03
在多變的時代想要幸福快樂,必須歸零
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簡單。」
演員徐崢也說:「人活在痛苦里比他解決問題要容易,因為解決問題需要更大的勇敢。」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持續活在痛苦里,在痛苦里糾結,都比直面痛苦、解決痛苦容易的多。因為,根植在你身體里「趨利避害」的本能,會讓你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選擇不去面對痛苦的那條「更容易」的路。
所以,歸零模型的第一步就是直面自己的「負一」,這一點就是痛苦的。但是經歷過「負一/正一/歸零」之后,你就會釋懷并幸福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