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習慣》:富有的習慣,比富有的財產更重要

delightW11 2022/11/29 檢舉 我要評論

《富有的習慣》的作者托馬斯·科里是美國注冊公共會計師、注冊理財規劃師。

他花了5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千萬富翁以及128位窮人的日常習慣,發現一個人的日常習慣會透露出這個人在生活中能否獲得成功。

他將那些富人擁有的習慣總結成冊,便有了這本《富有的習慣》。

書中提到,習慣決定著財富、貧窮、快樂、悲傷、壓力、關系好壞、健康與否,它是我們通往成功之路的階梯。

一個人的習慣是可以改變和培養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千萬富翁,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去養成富有的習慣。

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

有這樣一句話:「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可能有人覺得夸張了,但一個人的行為習慣,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在《富有的習慣》里,作者說,那些有錢人其實并沒做多麼特別的事,只是堅持做好了一件件對的小事。

但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習慣是什麼,甚至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自己做一件不那麼好的事,是因為習慣在操控。

所以,想要縮小與有錢人的差距,我們需要識別自己的習慣。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了解自己存在哪些好習慣、壞習慣。

書中推薦了一個方法,就是在一張紙上畫出兩列表格,第一列中填上自己糟糕的日常習慣,第二列中填上自己的好習慣。

比如,第一列里,你可能會填上「熬夜」「情緒不穩定」「吃太多垃圾食品」等等;第二列里,你可能會寫上「說到做到」「早起」等。

通過了解自己的日常習慣,就能對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獲得準確的洞察。

在此之后,我們就可以繼續堅持我們所養成的好習慣,盡量改掉我們的壞習慣。

小編想說,請相信習慣的力量,它會讓你脫胎換骨。

正如喬布斯所說過的:「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專注提升自我價值

每天晚上下班后或是假期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呢?

追劇?打游戲?運動?閱讀?

你的選擇,大概會暴露了你所處的階層。

因為,成功人士每天都在不斷提升自我價值。

他們會閱讀、學習,保持與時俱進,從不會把時間花在看電視或者刷網頁上。

他們每天都花時間提升自我價值,只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在工作中表現更加出色。

還有的,會圍繞著自己的目標進行自我完善,會設定更加明確的小目標,比如考取從業執照、獲取學位或為自己的企業發掘新的商機。

這讓小編想到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過,她基本上每天睡之前都會雷打不動地閱讀一個小時。

因為有足夠的學習與攝入,她才能成為「央視一姐」,并且能夠做出《中國詩詞大會》等廣受好評的節目。

所以,想要朝有錢人更近一步,我們要有意識地選擇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進行自我提升的學習。

比如,可以在工作日正式開始一天工作之前,學習30分鐘;或是在入睡前半小時,學習、閱讀。

每天30分鐘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我們就能獲得長足的進步。

習慣擁有復利的魔力,總有一天,你付出的都會得到回報。

關注身體健康

有一項數據研究發現:財富值與身材的肥胖呈負相關。

越有錢的人,肥胖幾率就越低。

無獨有偶,BBC曾對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從他們7歲開始,每七年記錄一次,直到56歲。

通過跟拍,他們發現,一個人的體重與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處于精英階級的體型明顯較好,而底層階級的那些人,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

《富有的習慣》的作者說,成功人士不僅吃得健康,而且堅持運動。可以說,越有錢,反而會越節制。

他們關心自己吃了什麼,吃了多少,不大吃大喝,也不沉溺于食物和ㄐ丨ㄡˇ精。而運動,對他們來說,更是普通不過的日常活動。

小編想到了,商界大亨李嘉誠。雖然已是耋耄之年,但身型依舊挺拔精瘦。

細究之下,原來李嘉誠的三餐飲食清淡,以青菜、魚和白米飯為主,營養豐富的同時,保證了低脂肪、低熱量。

著名企業家王石一直在堅持健身,一天一次做一小時以上的有氧+無氧運動,每周保持2-5次的頻率。他說,「每天不運動,周身不自在。」

不得不說,成功屬于自律的人。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妨就從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開始吧。

它看起來很小,卻會有極大的能量。

維護可持續的人際關系

有這樣一句話:只要通過7個人,就可以認識世上任何一個人。

這也側面佐證了,人脈能結成的網遠比你想的強大。

對有錢人、成功人士而言,擴寬人脈會更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他們會用心維護自己的人際關系網。比如,會記住聯絡對象的名字和生日、給新生兒送禮物、保持彼此間的聯絡等。

他們還會盡力幫助自己的人際交往對象和生意伙伴,哪怕一時從中得不到好處也不在乎。

總而言之,他們會想盡辦法提高自己人際關系的質量。

書中說,如果我們想要建立起良好的人脈網,我們就要學習維護人際關系,其中,有個很管用的方法便是充分利用互惠原則。

所謂互惠原則,指的是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用來提高自己所看重的一段人際關系。

比如幫助合作伙伴達到他們的目標、幫助員工增長銷售業績等。

只需要每天花上30分鐘即可,最后對方一定會成為我們最有力的支持者。

就像著名演員劉德華,一直都在提攜后輩、幫助朋友,這也讓他獲得了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在小編看來,人際關系的本質,其實就是等價的「利益交換」。

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如果他人沒能對等對待,那也恰好證明,這個人并不值得深交。

用積極思維面對生活

俗話說:「腦袋決定口袋」。

很多時候,思維方式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財富。就像那本風靡全球的《窮爸爸富爸爸》中說的一樣,思維方式不同,累積的財富就是天差地別的。

《富有的習慣》的作者發現,成功人士對待生活都很積極樂觀,活得從容不迫。當問題出現時,他們不會泄氣,然而會充分利用致富思維,把問題和挫折看成另一種機會。

簡單來說,他們多半都擁有積極思維。

他們不愿意讓負面想法在腦海中停留,因為它們很快就會扎下根來,最后會導致他們的行為也變得消極。

同時,許多研究表明,培養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會讓人們更快樂,并且更容易在學校、運動和職場上取得成功。

那怎麼才能擁有積極心態呢?

作者建議,不妨在新的一天開始時花5分鐘做一次冥想。冥想能幫助我們降低壓力,修復壓力引起的精神損害。

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一些能夠鍛煉積極心態的習慣,比如閱讀勵志書籍、看那些富有建設性、振奮人心的節目,盡量少從網上吸收負面消息。

最后,還可以多給予正面肯定。

我們每天都可以把肯定的句子灌輸到自己的腦海里,想想當我們做到了之后會如何。

就像唐納德·特朗普曾分享過的,當他感到焦慮時,他就會通過設想「如果……怎麼辦」這個想法,讓自己腦中的負面想法被積極想法所取代。

思維方式決定人的行為,行為則影響人生走向。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有人將我剝得身無分文,丟在沙漠,只需要有一群駝隊經過,不久之后我又能建立起一座商業帝國!

有人說,成為一名有錢人,有時候要看運氣。

但運氣一共有四種。

第一種是「隨機的好運」,我們無法控制,比如買彩票中大獎。

第二種是「隨機的壞運氣」,它也是不可控的,比如生病、突發事故。

第三種運氣是「機遇」,但它需要我們堅持好習慣,才會獲得。

第四種運氣是「厄運」,它由壞習慣所帶來的。

因此,為了獲得成功,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去養成優秀的習慣。

別焦慮,只要你從現在開始,一切改變都來得及。

從今天起,去養成那些良好的習慣,比如,堅持讀書、堅持運動、堅持積極思考.......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