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八句經典,讀后大受啟發!

哒哒哒 2023/10/02 檢舉 我要評論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的記載以西漢一朝為主。書中一些語句,今天讀來仍大受啟發。

一、欲投鼠而忌器。

出處自《漢書·賈誼傳》,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現常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

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出自《史記·齊悼惠王世空》,意思是說:該做決斷的時候猶豫不決,過后會因此而產生麻煩。生活中這樣猶豫不決的人不在少數,顧慮重重怕這怕那,不敢果斷決策,不但貽誤了戰機,反而害了自己。

三、厲精圖治,將有大為。

出自《宋史.神宗紀贊》。 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

四、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

出自《漢書·項籍傳》, 「發」發動;「制」控制。原指在戰爭中的雙方,先采取行動的往往處于主動地位,可以制伏對方。後來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動。

五、事不當時固爭,防禍于未然。

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 ,意思是防止禍患于萌發之前。

六、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察,就是苛察。徒,即同類或伙伴的意思,現在就是指 「朋友」。 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伙伴。現在有時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七、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出自《漢書.酈食其傳》,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統治者以人民為根本,而人民以食物為必需,所以統治者就必須高度重視人們的食物。

八、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出自《漢書·東方朔傳》,意思是:如果以管窺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鐘,又怎麼能通曉規律,考究原理,發出音響呢?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