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成功的愿望,然而大多面對著平凡的現實。不僅現代人渴望功成名就,古代人同樣希望建功立業。非常之鴻業,必待非凡之英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特色,失敗的人大同小異。三國時期,臥龍的成功就與眾不同。
諸葛亮
諸葛亮的大名,經過歷代文人的歌頌,早已經家喻戶曉。他的品格為世人所敬佩,他的智慧為后人所仰慕,他的成功為天下人向往。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個人努力,造就智慧的化身。
第一,自我包裝,自我營銷。
諸葛亮去隆重不是種田,而是讀書。在東漢末年的農村讀書,穿著打扮又氣宇非凡,在外形象上已經出類拔萃了。
年紀輕輕的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是向外界表明,他理想遠大,要出將入相。時常做出讓人不理解的行為,為了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
諸葛亮
第二,善假于物,利用人脈。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才是無限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想突出重圍,諸葛亮就必須借助人脈為了所用。
諸葛亮本人就是荊州牧劉表的親戚,這也是他跨入荊州上流社會的入場券。有了這張入場券,諸葛亮就能結交士族才俊,像徐庶、龐統等人,都是諸葛亮的朋友。在這群朋友的傳揚下,諸葛亮成了國際著名謀士,不僅劉備仰慕,連曹魏和孫吳都想聘請。
諸葛亮
第三,三顧茅廬,待價而沽。
劉備的團隊,一直缺少一位得力謀士,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在徐庶和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知道了諸葛亮的大名。于是,劉備開始禮賢下士,數次尋找諸葛亮。
越是得不到越想要,身價才越高,諸葛亮也懂得待價而沽,直到第三次才出來見面。越容易得到的,越不會珍惜,劉備如果第一次拜訪就搞定諸葛亮,想必日后就很難重用。
劉備
第四,開誠布公,入木三分。
當劉備作為面試官正式坐在諸葛亮面前的時候,諸葛亮就必須拿出干貨來打動劉備。諸葛亮準備的是統一天下的《隆中對》,此對策正符合劉備的理想,并且可行性極高。一番談話,三言兩語就道出問題的根本,這就是諸葛亮高明之處。
諸葛亮
第五,建功立業,鞠躬盡瘁。
剛剛加入團隊的高級管理人才,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績效。諸葛亮入職后可沒閑著,馬上投入到工作中。
此時曹操南下,諸葛亮馬上運籌帷幄,指出需要聯合東吳,共同打擊曹操。諸葛亮親自出使東吳,并促成孫劉聯盟,雙方合作打贏赤壁之戰。
劉備去世后,諸葛亮依舊忠心蜀漢。即使輔佐劉禪,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六出祁山,諸葛亮用行動捍衛自己的理想。
劉禪
世間只有一個諸葛亮,更多的是事后諸葛亮。他的成功,可以學習,但不能復制。諸葛亮的才能成全了劉備,劉備的提攜成就了諸葛亮。臥龍走后,再無臥龍,剩下的只是歷史與傳說。